邱自学
上蔡县韩寨镇张市店小学 4638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视角观察是指儿童面对生活现象时,会自觉运用数学的观察方法,敏锐捕捉其中的数学信息,发现相关问题;其次,数学的思考方法是指提出数学问题后,能有逻辑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能自觉回想学过的数学方法,提出建议并尝试解决,然后,数学的语言表达是指问题解决后能条理有序地陈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会倾听他人观点,质疑不同意见,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这些都基于对数学的探索与深度兴趣,要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感;数学教学;情感教育
1数学情感的含义:数学情感,简单来说就是对数学的感悟,什么是数学情感呢?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与数字都是初级教育部分,这部分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数学情感上的。数学情感的英文词组是number sense,它的意思有很多,主要意思是指孩子可以灵活的使用数字。数学情感包括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数字,以及不同数字的表达方式;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的数字体系;了解不同的数字运算,知道不同运算之间的关系;以及现实生活中灵活的使用数字。数学不是简单地数数,它更是一个抽象化的知识,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融合体。
2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机构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忽视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第一阶段,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在小学时代就为学生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明锐感知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并将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完美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但是当今数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
2.2现代中国教育的缺陷
中国教育就是相当于填鸭式教育,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很容易对其产生厌倦,进而反感学习,并不会主动去获取知识。不得不更加大力度的“填鸭”,反而适得其反。出现老师家长不愿意看到的对学习丧失兴趣的现象。学生没有产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的渴求,也就少了学习的乐趣。但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想象空间。掌握学习中的乐趣。
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感的重要性
3.1数学情感拥有良好的数学情感的学生,不仅办事效率会提高,也更好的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换句话说,数学思维的情感模式几乎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难易程度。数学的魅力无穷无尽,数学的美,在于它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命脉也是自我能量爆发的发源地。未来的世界,如果你掌握了对数学的情感,他将胜过百万雄兵,让你拥有开挂的人生。
4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4.1从学校老师角度
校园是学生学习放松的地方,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启发兴趣的广阔天堂,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丰富校园活动,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
对于老师来说,教师应该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游刃有余,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学生榜样。对不同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可能先天对数字有敏感的感知能力,对数学学习游刃有余,而有些学生可能会比较困难,在同龄学生中逐渐体现的落差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应该照顾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数学作为一门思维严谨,逻辑严密的学科,身为数学老师,更要有严谨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校园是学生学习
4.2从学生自身角度
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注意孩子的感性思维是不会撒谎的,喜欢与不喜欢,开心与不开心,是不能被语言教出来的。要让孩子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数学的魅力所在以及数学的价值所在。同时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与自信心也极其重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能够学懂,有了自信心,才能产生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以致数学喜爱的孩子,才会积极追求更好的突破,会自己主动搜集知识,琢磨方法,甚至遇到问题也会勇于面对,敢于解决。为以后的心理素质以及精神品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4.3从社会因素角度
政府及其相关单位要大力支持小学数学的教育,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风气,为小学生培养数学兴趣创造有利条件,避免不良因素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危害,积极开办小学数学比赛与数学兴趣活动。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结语:
小学数学是锻炼孩子数学能力最好的阶段,学生数学情感的建立尤为重要,要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方面去帮助孩子建立构建知识体系,有了隐性知识的支撑,显性知识才会避免枯燥,才能保证新鲜感个成就感的存在,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深度比运算速度跟重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详细解答问题的过程比知道结果更重要,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发展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3):3-10.
[2]章勤琼,徐文彬.试论义务教育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及其结构——基于教师专业标准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4):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