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有规律可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陈文飞
[导读] 庄子在《庄子.知北游》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陈文飞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小学
        
        庄子在《庄子.知北游》有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追圣人之言,方知万物有道!作为教育人正是要遵循教育之道,敬畏教育规律。“道”        指源头,“道”有规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深入本质就能找到规律。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很多同学害怕数学,谈起数学根本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一样可以把数学学得很棒的!下面我将以小学一年级数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走进文本,解读规律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这一板块的内容,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这一内容,也为五年级循环小数的学习做铺垫,因此显得至关重要。虽然在一年级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内容,但是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学生的生活中,接触过大量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学前教育中,学生对此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重要基础。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为此我确立本节课知识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能力目标是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欣赏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重点是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学习难点是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精心设计,探究规律
        (一)巧设活动、感知规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而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应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开课由信封里装有一串按红色、白色的规律排列的圆片,一个一个让学生猜颜色的活动导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从第二个到第八个学生逐渐由一个也没猜对到少部分人猜对,到多数人猜对,直至全班都能猜对,并且速度由慢到快,学生直观感受规律的存在,体现新课标情境教学的理念。
        (二)精心安排、探究规律
        新课改提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了数学源于生活,人人学身边的数学。在教学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这里的规律分为四个层次呈现:一是由两个物体(彩旗和彩花)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呈现的规律;二是多个物体(1个红灯笼2个蓝灯笼)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呈现的规律;三是小朋友围成圆圈(起点不一样男、女生或者女、男生重复出现)呈现的规律;四是规律中的规律(同一串灯笼也是由浅色与深色各两次出现,如果继续挂,也将会重复出现)。教学中,我先出示整幅主题图,以图中有哪些人和物?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有规律的过渡语,让学生找一找“彩旗”图、“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的规律。有些什么样的规律?动手圈出重复的部分,然后一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全班交流展示时,学生分别以“彩旗”图、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排队”将人和物的规律一一阐述清楚,在此基础上其他同学照着说规律,最后应用规律,接着往后重复出现的是什么。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充分体验,从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至少三次,逐层的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三)回归生活、应用规律
        本节课,练习的设计上围绕学习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题,获得最佳的效果。有针对性设计摆一摆、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调动了学生手、脑、眼、口多种感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游戏增趣、创造规律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拓展延伸部分,教师的设计从单一的练习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图、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练习的过程中充满趣味,学生乐此不疲。此部分有四个活动:
        1、学生介绍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衣服、地板、人行横道斑马线、学生做操、四季图和花园图。        
        3、学生创造规律。        把书中的花朵按规律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4、数学游戏,表现最棒的6名男生、6名女生创造规律。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学生会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快乐、美感。其中同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潜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做操的照片是规律中又有规律,队列是男女男女重复出现,同时又有服饰重复出现的规律。四季图让学生感受到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是自然中的规律。花园图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数学游戏,能再次将学习推向高潮,两个重复、多个重复、圆圈重复都能创造规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程标准。
        三、及时反思,优化规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游戏、媒体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一是选择丰富多彩的素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素材,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规律”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分析,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规律,又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在认识规律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用笔圈出重复的部分”“请你根据发现的规律再摆出这样的一组”“这是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图形,星星的后面藏的是什么?”等多角度、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将动脑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如开门要用的钥匙,写字要用的笔,吃饭要用的碗筷一样重要。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去找寻数学学习规律,学好数学为我们所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