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陈文玲
[导读]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

        陈文玲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中心小学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小学数学方面大多是“灌输式”教学,缺少提问问题的数学课堂是乏味无趣的。成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从而使学习氛围更加的活跃,建立新型的师生教学和养成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学习习惯外,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在进行强化教学指导时,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方法,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一、唤醒问题意识,激发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
        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为难情绪。这种状态下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导致学生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去学习,不会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会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数学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甚至有些学生存在厌学的状态。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在问题意识背景下开展数学问题教学,与课堂知识结合运用有趣的问题,就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气氛活跃,而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甚至能够自己主动设置问题并寻找解决的答案。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数学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创设数学情境出发,给学生指导课前设置问题情境思考方向。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把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数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境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全新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直观感受到切身体验。在情境体验教学方法下,通过运用具体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体验来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的学习。相比较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情境教学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可以直观感受和体验的场景。从而实现更好的理解数学公式及数学课堂内容,也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共鸣。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解放小学生的天性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数字、符号、口诀、公式上,忽视了问题性、情感性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大多也是一板一眼,枯燥、单一,使课堂气氛严肃、活跃不足。这不但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违背了小学生的天性,使他们一开始就对数学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影响数学整体的学习。实践证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而不是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地赶进度。比如,在“认识时间”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不能直接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告诉学生时针、分针、秒针,几点、几分、几秒,而是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放学、作息、做作业等时间,想想自己几点上学、一节课多长时间、一天睡眠几个小时等。有了这样的问题基础,教师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三)培养学生善于疑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进行总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材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不要急于对知识点进行灌输式讲解,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在预习阶段就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思考教师的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的答案。在预习结束后,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预设的问题进行提问,了解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况。然后教师再进行知识讲解,在讲解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自己进行思考和解决。
        (四)提供提问机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师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能使学生对教学活动形成更强的参与感,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更快速地生成问题意识、提高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空间,可以遵循三不迷信、三不允许、三不欢迎的原则,也就是不迷信古人、名人和教师,允许说错、改正错误和保留意见,欢迎上课质疑、发表不同于教材的见解和不同于教师的意见。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进行无障碍提问,最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结束语
        总之,问题意识适合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数学这门以问题为灵魂的学科,更少不了问题的引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提问、问题情境、营造宽松环境激发或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数学思维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婕.小学数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9(11):202.
[2]贾袁君.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32):70.
[3]高尚文.善用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讨[J].学周刊,2019(3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