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青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 514759
摘要:主题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是指通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展开系统性的阅读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知阅读,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也能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读书时形成阅读框架增加阅读储备量,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本文将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为切入点,为主题阅读教学更有效的展开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的阶段,因此在上语文课时,教师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且使他们在主题阅读中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对文章和主题情感进行探索,体验阅读的乐趣,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温度。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此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思考和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
2 小学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应用现状
2.1 缺少对主题阅读教学的理解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从而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虽然能够应用主题阅读开展语文课堂,但由于缺少对主题阅读教学的深入了解,无法有效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由此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法提升。
2.2 主题阅读教学应用不合理
在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在主题阅读的引导下,主动查找课内外资料。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导致主题阅读教学无法融入语文课堂,无法将优势充分发挥,使教学水平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提升。
3 应用主题阅读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快速阅读
课文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阅读文章有三四篇,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这就需要阅读兴趣的培养,否则主题阅读的主动性就无法保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以及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每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以及思想意蕴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使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唯有此,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欲望。语文学科有着强烈的人文性,这是由学科特征决定的。在阅读中,教师可以用一篇带动多篇,使学生产生持续阅读的勇气和自信。例如在《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一组文章的讲解中,教师为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可为学生播放这些神话故事的动画视频,使学生从形象化的视觉体验中感悟到这些神话人物的魅力,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的故事。在读之前,教师要先消除文字障碍,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建立阅读的自信心,让学生悦读。
3.2 情境式教学,体悟单元主题情感
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主题情感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悟这个主题所传达的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地热爱生活,尊敬长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学习《观潮》一文时,教师可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打印制成海报放置在教室,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其次,在选择课外阅读资料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既要保证阅读内容的有效性,又要保证资料的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在网上收集钱塘江潮汐、潮讯的信息,由此才能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
结合观潮课文选择钱塘江相关的诗句,引导学生阅读与背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3 将小组合作与主题阅读有效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小组合作与主题阅读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学习能力划分不同层级,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各抒己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学习《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如“精卫是谁”“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是怎样填海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扩展延伸,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3.4 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训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和锻炼,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环境的熏陶或是课外的培养实现,农村学生在课外提高素养的机会较少,家里读书氛围不足,社区等配套的图书馆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个人能力。主题性阅读训练一是要从应试角度出发,二是要从素质教育方面开展。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阅读教学中,我选取的阅读主题是“风景介绍”,首先我带领学生在文中找到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句子,像“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是静态美,而“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动态美,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句子的同时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然后我针对主题选择课后的《威尼斯之夜》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寻找涉及修辞手法且描写景色的句子,并尝试以自己熟悉的风景为基础写一段类似的介绍文本,既锻炼学生修辞能力,也让学生练习了写作。阅读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昔日枯燥无味的阅读课摇身一变成了活泼愉快的能力提升课,在各种课堂训练活动之后,学生逐渐形成在阅读中思考的意识,对阅读的兴趣有所提高。
3.5 探究主题的思想意蕴,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非常重要,每一个主题中都蕴含着有利于学生人格养成的思想意蕴,挖掘出这些思想意蕴,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能独立研究和讨论,在交流和讨论中懂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懂得怎样与他人相处。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因阅读的光辉而更加美丽,而这个主题讨论探究的时间,教师要留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思想在语文课堂中绽放,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开展有价值的讨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题阅读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利用阅读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建立开放性课堂,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阅读空间,由此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红英,周晖,张荣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读写算,2019(22):150.
[2] 孟媛.主题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分析[J].新课程(中),2019(07):46.
[3] 宋少花.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途径与分析[J].读写算,2019(09):140.
[4] 范昊.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03):61.
[5] 王华伟.农村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教学研究策略[J].新课程(上),201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