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加强幼儿身心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李婷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成果的落地实施,

        李婷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中心幼儿园 陕西 延安 7274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成果的落地实施,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理念、方式、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逐渐由“以幼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幼儿参与课程的程度”为中心。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幼儿觉得枯燥无味,使其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但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将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使课程游戏化,幼儿就会从被动接受的状态迅速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的状态,从而培养幼儿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生活和学习能力,最终顺利地达到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加强幼儿身心发展 策略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意义
1.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能够极大的吸引幼儿,幼儿在不断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表面上来看,是沉浸在游戏中,但本质上是间接培养了幼儿对课程学习本身的兴趣。
1.2提升幼儿沟通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因刚刚脱离家庭与父母,对新的教学环境和师生还比较陌生,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容易出现畏首畏尾、不与人交流等现象。通过游戏化的课程,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放飞自我,并与教师、同学充分进行互动,逐渐建立起表达的自信,从而提升与人沟通能力。
1.3挖掘幼儿组织合作能力
        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几乎都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集体游戏,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些需要分组、有些需要角色扮演,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需要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甚至有些游戏活动需要幼儿亲自负责组织同组成员进行,长此以往,幼儿的组织与合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现状分析
2.1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当下的幼儿园课堂中,教师因缺乏对幼儿正确的引导,通常会出现放任幼儿做游戏和教师完全控制游戏的现象。一方面,教师完全把游戏交给幼儿,对整个游戏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导致幼儿并未领会到课程的真正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推进教学进程,幼儿只是照办教师的意图,失去了自主探索、创新的机会。
2.2游戏活动与课程教学比例失衡
        虽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已变得非常普遍,但在实际课程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游戏与课程内容比例失衡的现象。为了追求更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幼儿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课程中来,教师有时候会加大游戏在课程中的比重,造成主次内容不分,影响幼儿对课程内容应有的学习和掌握。


2.3课程游戏的设计方向和目的缺乏准确性
        课程游戏化的范围很广泛,教师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把握好游戏与课程的关系,但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因缺乏实际经验,对课程游戏化的设计方向和目的都缺少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导致课程游戏不能完全贴合课程内容而进行,降低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3.1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完善课程游戏化
        幼儿的教育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合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请家长提供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帮助,有助于课程的推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例如,有一位家长就职于轨道交通公司,在条件允许下,教师可以请这位家长安排幼儿去参观地铁车辆、车库等,让幼儿亲自摸一摸地铁车辆,或者模拟驾驶,使其更详细地了解地铁的构造和运行原理;同时,幼儿终究要长大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也要将社会资源纳入到课程游戏化建设中来,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科技文化中心等,让幼儿在参观和游玩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城市的发展史、新科学技术、原理等,获得不同的知识;最后,还要利用生活资源来丰富游戏化的课程,例如,开展“旧物利用”、“服装设计大赛”等游戏,组织幼儿搜集生活中的旧物甚至是废物,如奶粉桶、纸箱、饮料瓶等等,利用这些旧的生活资源,制作出花瓶、储蓄罐等新的物品,在游戏过程中,既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3.2强调幼儿在课程游戏中的主体性,丰富游戏化课程内容
        幼儿的天性比较活跃,他们偏爱于自己占据主导地位,表现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安排。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化课程中,一定要突出幼儿的主体位置,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角,并且让游戏内容变得丰富,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幼儿认识人民币的课程中,教师如果单纯地将100元、50元、1元等人民币按顺序摆放好,然后教幼儿逐个认识各面值的人民币,并告诉他们人民币可以购买物品,这样的课程内容就比较单一乏味,幼儿的参与度极低。如果把这个课程内容融入到“经营超市”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亲自扮演顾客、收银员、理货员等角色,凸显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同时将游戏内容进一步丰富,把教室一角布置成小型超市,设置货品区、收银区等,增加游戏内容的真实性,使幼儿在真实、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3确保游戏设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关联性
        虽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已应用到实际课堂中,但是游戏的设计至关重要,将游戏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合,设计更生活化的游戏,能够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讲“交通知识”的时候,单纯地让幼儿背诵“红灯停、绿灯行”这种童谣,缺少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就会使课程流于形式,幼儿兴致也不高。教师可以尝试把这个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设置真实的过马路生活情景,幼儿自己扮演路人或者交警的角色,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掌握交通规则,积累生活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就是利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游戏内容来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创新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能够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
[1]翟雅.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5):125-126.
[2]韩珍.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新路径[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4):246.
[3]吴柳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