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吴丽英
[导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前进,多元文化主义浪潮不断席卷全球,

        吴丽英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中学 6131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前进,多元文化主义浪潮不断席卷全球,世界各国之间在文化软实力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身身份和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民族思想和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使其形成正确三观。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创新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文化内涵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智慧的象征。传统文化体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宗教、哲学至等领域的深层前因和内涵。传统文化在初中教学的输出稳定,可以有效保证语文教学的统一性,语文中传统文化教学代代相传保留了其基本特征,同时,其特定含义可能会随时间改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世代传承,可以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提供非常丰富鲜活的例子。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整体,倡导和谐统一,这是一种道德良心和精神上的自律,也是我们现代人有意识地将其扎根于内心并加以实践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追求也很明显,对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教学导入为辅助,引入传统文化
        教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导入为辅助,打造文化教学氛围,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文化引领实现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例如,《木兰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悟真正的“孝敬和敬爱”的品德。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白板为学生展示木兰代父从军相关影视片段,也可以播放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所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视频,在刺激学生视听感官的过程中,使其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就以下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如“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人物,代父从军,塑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你对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呢?”让学生自己讨论。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木兰像、木兰祠、木兰从军的邮票、京剧《花木兰》等,形成一套有体系的木兰文化,依托木兰这一人物,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句子,让学生认识民族精神,认识木兰对父母的孝敬和敬爱之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丰富传统文化渗透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加,这也给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人翁意识的觉醒,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对传统文化渗透形式进行创新,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各种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的方式,收集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各地节日风俗等资料,或者也可以制作一些具有节日特色的手工作品等。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同学讲解传统节日古诗词和风俗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并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重现古诗词中的场景。通过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来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深入语文教材资源探究,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教材的有效运用,关系到学习质量、教学质量。那么,为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论语十二章》的文章内容涉及“忠、礼、智、信、义、仁”等方面,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得学生成为有智、有才、有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儒家文化,也可以为其开展“走进国学经典,认识民族经典文化”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经典文化的故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并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传统文化,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武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品味[J].启迪与智慧(中),2019(12):88.
[2]蒋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J].科幻画报,2019(12):209.
[3]杨拴锋.摭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23):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