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夏萍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管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夏萍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中学     66610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管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既要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现代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对语文这门学科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浅析。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语文是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如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的首要教学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能力培养
一、细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学科是文字类学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往往存在几个误区:一是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二是脱离大纲,追求全面细致而造成繁琐、负担过重的教学情况。在现代素质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区别于数理化知识点的线性结构,语文是以成篇的课文为单位,如果追求细致和全面,必然会造成知识点的大量重复,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所以教师要按照教学提纲,科学化备课,统筹安排。初中生在语文学科上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写作、文学、现代汉语、文言文、古诗词等。教师备课时,该遵循“易懂、管用”的原则,结合现代文讲授,再加以课后巩固练习。例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文时,课文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住来了,嫩嫩的,绿绿的”用了拟人和叠音的修辞手法,“偷偷”和“钻”都表现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教师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内心所想要表达的春天万物复苏的喜悦,还可以学会作者有声有色的写景抒情的技巧。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把课文朗诵一遍,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段风景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这样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凸显知识,在基础教学之外,利用语文课堂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特点,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时可以从语文教学环节的创新性这一方向探索出发,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不仅能够使阅读和写作教学起到一个相互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衣》这一文章时,教师首先激趣导入,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在学生初步感受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除了那个孩子所有人都被骗了?”等等,学生纷纷进行回答说道“写了自欺欺人的皇帝,这个孩子诚实”等等,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明确大意:“本文是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凶极恶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皇帝和大臣们丑陋的、愚蠢的、自欺欺人的不美好的品德”。教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中夸张的语言修辞手法、人物特征的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在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发挥想象,从自身的感悟或者生活经历出发,创造出一篇简单的小故事,并在班级里交流分享,这样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初中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中,可以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板块和写作教学板块相结合,这样不仅为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提供便利,也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对文章的思想感悟,又在写作练习中得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更透彻的掌握知识要点。
    三、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课堂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初中生接触基础语言知识能力和
锻炼语言表达能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来说,语言的感知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想要培养良好的语言素质能力,除了客观社会带给他们的引导外,主要和首要的途径就是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根本不足以满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例如,教师在教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感受文章的大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文章是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情感,这时候老师可以提问“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学生们思考后回答:“借物抒情。”从而进一步分析文章由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其次然学生注意文章写景角度的变化,从瀑布写到花穗,再写到花朵,再注意感官角度的变化,从视觉上的色彩到嗅觉上的芬芳,还要注意修辞手法上的比喻、拟人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变化和魅力,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的赞美之情。最后可以让学生仿照着文章的写作手法来写一段景或者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要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比单纯的掌握课本内容更重要的事情。初中语文老师利用好课堂上的提问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提问,使得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进行思考,也能勇敢的表达自己,促进学生逻辑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能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心任务都是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观点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孙建.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166-00166.
        [2]杨旖旎.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能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体会[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8):80-81.
        [3]李海婷.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J]. 科学导报, 2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