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娟
宁乡市白马桥街道初级中学
摘要:新形势下,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新课程理念,这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大量的教学实践成果却又在暗示我们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本文就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对策,旨在为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新形式;初中语文;创新教育
教育的基础是促进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提升,而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实现。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以及交流能力的培养,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中的目标说的并不是课堂缺乏目标,目标是存在的,教师对于每节课该叫什么内容还是十分清楚地。这里提到的目标主要是指“学”的目标而不是“教”的目标。该目标应该是能观察能测量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意义,对这一目标要进行字斟句酌的进行精心的设计。如果这一目标没有上升到操作层面,那么这堂课就会比较随意,学生无法对问题作出解答,就会出现上到哪算到哪的情况。另外,缺乏目标意识还表现在教师明确如何教,教什么,却不清楚这样教是为什么,过于盲目的安排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
(二)缺乏对文本细致的解读
第一,缺乏对信息的合理加工。结合理论性的信息加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筛选、编码、储存并输出语言文字中的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就目前课堂教学而言,较为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少之又少。教师们大多是让学生携带自己的媒体去课文中寻找符合的答案,还要不停的追问学生“还有什么还有什么”。从这一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现成的答案,只是对课文的“再现”,缺乏思维水平,再者,学生一句句的回答缺乏整体性,学生只看到了事物的局部,看不到整体,且对于其所见到的局部比较容易满足,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缺乏深层次阅读。缺乏阅读的深度指的是在阅读课文时,过于依赖“教参”中的现有资料,无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其独特的内涵。整个教学流程无非就是文章写的是什么、接下来又写了什么,只是对字面意思进行了表述。即便会开发课文的深层含义,但更多的还是架空,缺乏对语言文字进行字斟句酌的理解之后的中肯恰当的结论。这样的阅读方式知识理解了课文的表层意思,只能够解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等诸如这类的问题。这样的理解性阅读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创造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第三,阅读目标失落。
知识在大知识观理论中主要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三类。所谓陈述性知识就是弄清楚整篇课文的内容,程序性知识指的是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而策略性阅读则指的是对习惯与方法的调控,完整的知识需要将三者综合起来。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对其提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一个个的解决,这一这个问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下一个问题与这一问题有哪些必要联系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学生往往只能看见事物的表象,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表象。这样一来,学生自然无法对阅读规律进行有效的掌握,也就无法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二、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
理念对于行动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一直以来,束缚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无法实现主动学习、压抑学生个性等等。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以自我为中心,将其自身视为教学信息的唯一携带者,学生在“填鸭式”教育下被动的吸收知识,无法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还要结合时代发展对于教育的新要求。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将学生视为教育重心,即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新语文教育过程
创新教育除了要做到创新思想观念以外,还要创新教育过程。创新型教学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判断和选择,必要时还要进行分析、综合与概括等等,在这个多样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维的发散到内敛、求同到求异,创新型教学体现出了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的教学观念。就创新素质培养角度而言,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优越感体现在其能够促进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该不断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虽然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但教师仍然在整个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对课文中隐含的创新价值进行深度挖掘,认真研究如何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分别带着对创新的设想和渴望携手走进“大语文”的境界。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相互辐射式的交流互动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语文学习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
新形势下,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课前认真备课,力求这一环节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努力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曾妍.浅析新形势下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问题[J].课外语文(上),2020,(10):72-73.
[2]张爵馨.新形势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J].南北桥,2018,(22):78.
[3]潘丽君.新形势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1):25.
作者简介内容: 姓名(黄巧娟) 出生年月 (1983.5) 性别 (女)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市)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 (中一)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邮编(410600) 单位 (宁乡市白马桥街道初级中学) 收杂志 联系地址电话 (18374996312宁乡市白马桥滨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