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李平
[导读]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李平
        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镇中心小学652315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基于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但是小学生的理解力较差,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把握故事的精髓,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遇到这个问题时,需要采取相关策略用以引导学生接受知识,消化故事,理解内容。但是,这些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是否真的具有强大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值得各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深思与探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现实教学中,老师虽然也在根据新课改的教育方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但由于对阅读教学站位把握不准,使得这一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有部分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环节时,只是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就算完成了该教学目标。这显然是跟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标准是相脱节的,也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其次,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体地位有所缺失。由于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课堂作业,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降低,课堂阅读参与度也不高。当然,随着多学科任务的布置,学生的观念尚未转变,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理解老师对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只能一味地读书而非读懂、读透书的内容。同时,老师在阅读教学上对数量的重视程度超过了质量。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片面地追求阅读内容的范围和广度,安排的阅读篇数及其阅读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忙于提高阅读的速度,而对文章整体结构欠缺梳理和分析,回答问题的兴趣也难以提升。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和学生难以消化大量的阅读篇章,从而不可避免地在阅读的质量上打了折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从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入手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一般教育性较强,且具有可读性,也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就文章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与辅助,以此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引导。第一,花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作物,大部分学生都见过。在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落花生》,这是什么意思呢?与我们理解的含义是否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答案与别人的答案不同,从而对课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答案的出现,为教师实施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指引学生深入阅读课文。

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提出两个要求:带着刚才的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勾画出文章中比较优美的字、词、句。前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后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第三,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落花生》这篇课文中有多个人的对话,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扮演一个角色,朗读相应角色所说的话,以便学生能够逐渐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喜欢上语文阅读。
        (二)创设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在阅读活动中难以准确、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创作内涵,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创设相关阅读情境,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优化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及思想主题,以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如,在《桂林山水》阅读教学中,课文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借景抒情,为读者形象地再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风景。对于没有到过桂林的学生来说,仅借助语言描述难以产生真切体验,难以对文中的描写产生共情,也会制约学生对全文主题思想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关阅读情境。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并辅之以当地优美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使学生与课文的景物描写及情感表达产生共鸣,使阅读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三)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策略,“授人以渔”,注重文章的读法、学法,这样即使以后学生遇到陌生的文章,也有迹可循,知道从哪个方面去切入文章、分析文章,从而读懂文章。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能忽略文体差异、题材区别,并且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每篇新课文涉及的旧的知识也应拿出来,温故而知新,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空间影响了每个人的喜好偏向,所以确实会存在实在看不进去的情况,这时候老师要多加引导,不能让学生直接放弃本书阅读,而是应该帮助孩子们找到兴趣点,进入书本,自然而然地去领略另一个世界。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之下,阅读教学无疑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当中的重点环节。同时,阅读教学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基础和综合素养的关键步骤。采取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发展之所需、学生健康成长之所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亚平.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J].中华辞赋,2019(09):149.
[2]詹玉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之思考[J].散文百家,2019(09):243.
[3]丛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2019(09):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