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宝
陕西省旬阳县城关二小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形成这种能力,教师就要重视阅读教学,尤其是要重视阅读教学中核心问题的提出这一环节,以使阅读教学回归本真,闪耀学生思维的火花,散发灵性的光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指能从整体上引领学生理解、品析文本内容,感悟文章主旨并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考、讨论和理解的问题,是在文本研读中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导作用的重要问题。善于设计核心问题,紧扣核心问题开展阅读教学,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洁高效,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呢?
一、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
教育改革的推行促使当前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他们的知识能力接受水平。可以说所有的核心问题提问都必须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在进行核心问题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核心目标及内容,还需考虑到学生,因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比较深的了解,而且还需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托,在此基础设计出的核心问题才更具实际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在进行《美丽的丹顶鹤》教学时,这篇文章在对丹顶鹤的描写中应用了很多优美的词汇,而学生理解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这些词汇的使用,抓住语言文字的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从而加强对丹顶鹤美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及保护之情。如“画出你心中最美的丹顶鹤?”通过画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阐述自己画画的缘由。教师运用这样的核心问题设计必然能够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并且增加课堂教学难点及重点的把握。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提炼有牵引力的核心问题
布卢姆说:“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解决我们要去哪里的问题,也就是一堂课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进行阐述:第一,抓住课文题目,以疑导究。通常情况下,文章的题目基本上都是文眼,也就是说文章题目概述了文章的主体思想,还有凝聚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核心问题设计时首先要想到题目。例如:文章《师恩难忘》教学时,教师设计如下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对田老师很难忘?然后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自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难忘师恩;第二,抓中心词语,巧妙勾连。每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文章主旨,而这些主旨体现在文章语句之中,还有部分存在于关键词句或词语之中,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这个层面着手进行核心问题的设计,于此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核心问题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活动,只有适宜得当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奋力搅动学生思维,提炼有凝聚力的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统领全文,涵盖全篇,辐射点角,对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探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进而有力地推动教学的纵深发展。《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如何让学生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我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一开课,就从“钓鱼”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到这条鲈鱼大而漂亮,“我”钓鱼不易,四周没人看见等因素体会“我”放鱼之难。但是父亲却遵守规则,恪守道德,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通过品读却感受到他的语气是毋庸置疑、不容争辩的,从中体会父亲态度之坚决。整堂课紧扣“放”与“不放”这个聚焦点,抓住“平静”与“不平静”的矛盾点,奋力搅动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是非面前作出判断,表明观点,主线明确,思路清晰,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四、真实关注学生情感,提炼有吸引力的核心问题
问题要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点,智慧点,情感点。问题只要能触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点,学生才愿意读书,愿意动脑,愿意表达,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出凝聚力和爆发力。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教学方法异彩纷呈,如何能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用词之准确,作者的立意之本源是教学的精髓。以往在教学的时候,总是按照课文顺序,依靠琐碎的“问”来推进学生活动,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品析,这样看似启发学生思维,实则让学生穷于应付,难以拥有自主的思维活动空间。特级教师王君利用学生的“易发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言语训练活动“雨___春”,让学生去寻找一个最好的词语,去诗意地表达。学生细读全文,剖析立意,感悟情感,创意表达,畅所欲言写出了许多词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评一评,议一议,选择最喜欢的几个词语记下来,并在文段的旁边做上批注。这一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抓得快、抓得准,抓得久,点燃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激情,触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本阅读核心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既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顾及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情感教育和熏陶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提炼文本的核心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以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感悟、表达、理解和体验,进而在文本所闪烁的灵性光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愉悦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吉祥;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设计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8年10期
[2]刘艳;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08期
[3]陆静;“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年02期
[4]郝春贵;让探究之花,开满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上);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