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梅
甘南县兴十四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2100
摘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它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和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对此,本文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了文化素材挖掘,然后从教学前的导入、课堂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渗透分析,旨在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为了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在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渗透传统文化在汉语教学课堂中的意义,并总结了具体的渗透方案,希望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应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审美欣赏和创造素养的能力,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三种看法。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通过创新性地运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科书内容,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识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认识传统文化,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强化语文素养能力。为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修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是非观。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我国的精神文明,还能够从根本上对现代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我们应当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创新和弘扬,使青少年在学习的时候更有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到自身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进而将传统文化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剖析课文实际,感悟传统文化
就目前正在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而言,其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并不少,通过这部分内容展开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结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语文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诫子书》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中主要是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父爱,因此,教师可以深入讲解文章中提到的“静”和“燥”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做人治学的经验。教师在进行《爱莲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着重针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进行展开,帮助学生了解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需要保持高尚的情操,不能轻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上述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对课文展开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构建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有效使用教材与学与教的质量有关。然后,为了提高学生对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
例如,《论语十二章》的文章内容涉及“忠、礼、智、信、义、仁”等方面,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得学生成为有智、有才、有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儒家文化,也可以为其开展“走进国学经典,认识民族经典文化”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经典文化的故事。依据教材内容,学生针对孔子有关思想、观点进行信息搜集,整理成报告,并开展交流活动会,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忠、礼、智、信、义、仁等,在教材资源拓展和探究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
(二)转变教学理念,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中突破,初中语文教学有许多内容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这些文章值得再三阅读和回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而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感受到“工匠精神”“爱国精神”“思乡之情”等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古代建筑,通过这部分内容了解我国民族精神的力量以及历史发展的过程,并从中学习相关的语言文化、地方风俗以及相关诗词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习到的传统文化转换成自身的素养和情怀,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心,进而更为坚定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剖析教材人物,学习优秀品质
人物鉴赏对于初中语文学习而言十分重要,一篇好的文章中必定有饱满的主人公形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感受到作者蕴含在人物背后的信息,学生要想更好地与文章产生共鸣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情感感知能力,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对教材中相关优秀文章进行详细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合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展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少数民族以及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本地少数民族的方式展开安塞腰鼓两千多年历史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所学内容相结合,将课堂中所学内容与课外调查活动所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力,要进一步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才利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实践探索,总结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渗透策略,希望分析能够不断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有效保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教材资源的挖掘、课前导入的应用、课堂教学活动探索,深化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将不同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继贤.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26):39-40.
[2]贾耀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J].文理导航(上旬),2020(3):20.
[3]朱伟.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9(9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