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凡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问答是一种基本形式,能够保证师生互动,使得课程得到有效和稳定的开展下去。但在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常常自问自答,影响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和体验,对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对问答环节进行优化,使得教学互动得到增强,让教学的开展得到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问答;小学语文阅读;互动教学;策略分析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问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可以保障知识的传授,也可以让教师获取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使得教学在开展中得到调整,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所以,在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互动作为出发点不断的鼓励学生生成阅读互动,使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的提升。
一、把控提问技巧,生成问答互动
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使得最终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得到优化,教师在问答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主动性,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原则性和技巧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认知不足,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都是比较强的。所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使得问答互动的效果变得更好[1]。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契机借助问答的方式和学生之间互动。如:“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桂林山水究竟好在哪?胜在哪?”引发学生的回应。借助这样的方式可以借助问答在课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悬念,使得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展现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样的问题设置也具备较强的指向性,为学生后续的阅读和学习指明方向,使得课程中的互动性变得更强。
二、重视提问层次,生成问答互动
在课程互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提问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形式[2]。但在以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比较随意,很难将提问的内涵及价值展现出来。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着由浅入深、由简至难的原则。这样才可以做到层层递进的推动,使得学生在问答的互动下掌握文本的核心和主旨,使得课程的互动性变得更强。例如,在讲解《落花生》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预习环节就可以为学生设置导学案,为学生的预习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对文章的内容形成理解。
在后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围绕教材内容层次分明的为学生设置提问。如1.《落花生》中的“落”字代表怎样的含义?2.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几个方面对花生的品质进行描述?3.作者在文章中倡导我们应该成为像花生一样怎样的人呢?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文本的探究,使得学生在后续探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使得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掌握,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
三、鼓励学生质疑,生成问答互动
现代教育更加倡导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凸显学生小主人的地位,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得到增强[3]。所以,在问答互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勇敢质疑,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例如,在讲解《大禹治水》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中就可以为学生预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质疑,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在这时,某位学生则提出:“为什么在神话故事中都有个无人能挡的神?”“神话是真实发生的吗?”对于学生这样的提问,教师应该鼓励,也不要回答,而是将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一起思考和回答。使得课程中的互动性变得更强,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创设开放空间,生成问答互动
在课程教学开展中,为了保障问答互动得到有效的开展下去,教师也应该加强周边氛围和环境的创设。解放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消除紧张感,思维活跃,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好。例如,在讲解《观潮》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看到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在这时,某位学生提出:“和鬼子进村时的景象一样!”引发学生们的大笑。教师在这时就可以继续引导“你为什么这么想呢?”学生则回答“涨潮时人们会马上散开,和鬼子进村场景相似。”鼓励学生在课程中积极互动,使得理想的互动效果得到践行。
结论:总之,在当前,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开展中不断的基于问答推动课程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得课程在开展中氛围活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体验得到深化,让理想的课程效果得到达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把控提问技巧、重视提问层次、鼓励学生质疑、创造开放空间等,让理想的互动和教学效果得到达成。
参考文献:
[1]吴小红. 简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2020,(28):85-86.
[2]汪明. 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基于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6):26.
[3]袁丽花. 以“问”促“解”——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优化分析[J]. 小学时代,2020,(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