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唐秋芳
[导读] 在初中生的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十分主要的教学科目,

        唐秋芳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  上海市  201204)

        摘要:在初中生的教育中,语文是一门十分主要的教学科目,承载着传承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明的重要使命,不仅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人才,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国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为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何高效运用于学科教学中展开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前言:我国古代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杨雄在《重黎》一书中留下了:“汉屈群策 群策屈群力”两句千古名句,用以评判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的不同之处,项羽一生刚愎自用,致死仍顽固的以为自己失败是天命所致,殊不知刘邦胜于他,根本原因就是刘邦知人善用,懂得听取他人意见,懂得借助众人的力量。在教师日常授课过程中,启用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重要性,让每个人的观点都可以得到发表,真正意义上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一、明确合作重要性,为合作提供良好环境
        中学语文课堂增加小组学习模式是为了促使学生自发学习,在保证主动学习的同时,深切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反之则是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给更多被动学习的同学以榜样的力量,并且每个人在团队中都能更好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需要为每个小组做好铺垫,设置好疑问,为学生留更多的想象空间,经过学生们反复的假设、激烈的讨论,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之前的观点,接连不断的输出新观念,这样小组成员会在最终探讨结束时,有满载而归的感觉,拓宽学生的思维,因为集思广益的做法,可以为学生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思路,通过探讨、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良好学习环境[1]。
        如:在《武松打虎》[这篇课文上海教材中没有,请换一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本篇课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作为中学生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必读选材,故而在教师授课中若是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很难令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时教师可以选择采用辩论会以及角色扮演两种教学模式,在全体学生熟读原文后,辩论会就此展开,本次辩题可以设定为如果武松听信了店小二的话,不在酒后上景阳冈,是否能成为打虎英雄。正方观点能,反方观点是不能,辩论会可以将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进行组内部探讨,组内成员逐一发表观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推敲,最终得出心中认为正确的一方,全班同学分为正方、反方两个阵营,展开最终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会过后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成员进行抽签选定角色,最终评选出谁演的最像、谁演的最好。
二、给与充足时间,把握合作机会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各组同学之间要经过独立思考、相互探讨、最终得出结论三个方面。现比传统的教育模式会更加耗时,这时往往要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否则可能会产生独立思考的不彻底、发表的论点不详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最终得出的结论分析的也不够全面。在学生观点得不到充分表达的情况下,不仅无法体现小组学习的作用,甚至可能引起学生抵触情绪,影响其学习效率,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给予与小组成员充分的时间,使得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上达到“三透”,独立思考要想透,发表论点要讲透,得出结果要通透[2]。
        如: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过程中,给与小组充足研讨时间显得尤为主要,因为水浒传中的人物多而杂,人物特点又及其分明,如果不能完全理解课文中人物性格,便无法认同主角做得事情,这样学生的理解便产生偏差,晁盖的义、吴用的智、阮氏三雄的豪烈以及白日鼠的胆小怕事,每一个人物对故事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了解人物性格后,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由此产生个人论点、这里需要每个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已达到增加学生参与感的目的,最终各小组产生结论,派代表总结性发言,由老师评出最优小组要给予表扬,为学生树立标杆。
三、增强集体荣誉,为团队增添竞争
        小组合作虽然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唯有教师在适当时机为学生增添动力,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最大化。这里的动力来源于初中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时期,以及人类共有的不甘为人后的特性。在学生划分为小组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与小组的关系,让小组成员了解到个人出力,个人收益,集体出力,全员收益的法则,在精神层面由个人荣誉升级为集体荣誉,在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时竞争便随之而来,每个小组都想成为最优小组,这时学生的的热情会被彻底激发出来,同学们络绎不绝的举手,争先恐后的抒发着各小组的结论,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团队增砖添瓦。这样便起到了增强小组合作效率的作用[3]。
        如:在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也没有,建议换成《煮酒论英雄》,后面的内容相应作改动。]《煮酒论英雄》时,便可以运用的增加团队竞争,来增强团队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本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众所周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煮酒论英雄》讲的正是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人力盟,意图共据曹操,刘备为掩人耳目,整日在园中挑水种菜。曹操借青梅绽放,邀刘备论天下诸侯的故事。在学生熟读原文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座次依次分为以刘备和曹操为首的两股阵营选出学生代表作为队长,分别饰演曹操、刘备、董承,由队长分配各个阵营角色,有见地、有想法的学生可委以曹操、刘备之类的重要角色,反之则可分配董承等,角色不分大小,均可以平等发言,曹操长歌当啸,豪气干云;刘备寄人篱下,下谦虚谨慎,蜀国对东吴求援后,双方自由发表方言论重,突出利害关系,以达到权衡各方势力,不遗余力的为己方阵容“谋取利益”。在此之后,评选出最能够说服各方的言论,最终获胜的小组作为最后的胜利者,予以嘉奖
结论:现在我们推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著名的教育家马克思、恩格斯所讲:“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在集体中才有可能个人自由”不谋而合。所以我们不仅应该清楚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更应该明白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新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0,15(28):19-20.
[2]耿英.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分析[J].课外语文(上),2020,17(9):82-83.
[3]吴晓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9(8):144-145.
作者简介:唐秋芳,女,汉族,籍贯:安徽当涂,?生于:1972-07,职称:中教一级,本科学历,工作: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