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陈燕
[导读] 教师要注意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主动加入课堂之中

        陈燕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641200
        摘要:教师要注意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主动加入课堂之中,帮助学生建成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随后对其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加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既能够吸取到学习的经验,还能够习得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利用数学的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应该重视起来,懂得因材施教,注重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己数学体系中的缺陷和漏洞,从而建立自己独有的数学框架,提高学生个人的数学素养。
        (二)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灵活性的问题。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帮助学生更加理解教学的具体内容,要帮助学生将课堂中的内容进行牢记,并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完善教材中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还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此外,教师需要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关注师生之间的合作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并使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有利于活跃课堂,实现互动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对实现互动式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有了更多表现的机会,大脑一直处于一个思考的状态,可以和同学实现课堂交流,也可以和教师实现互动,因此整个课堂氛围会更加轻松,更加愉悦。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小组内每一个人的想法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因此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有利于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有别于个人学习的一种突破,在小组内学生实现了互助式学习,小组内的学生都得到了成长,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双赢的学习局面,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紧迫,教育任务比较繁杂,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自顾自地在讲台前讲课,单方向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没有及时观察到学生回馈的信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了,学生在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之下学习并不能得到逻辑思维的提升,没有办法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进行独立思考,在面对数学习题的时候,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只能一味遵循教师的思考方式,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实践活动缺乏新意
        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很多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实践活动缺乏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意愿。但是,教学方式单一并不意味着老师没有将合作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活动,而是老师引入合作学习的方法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说,“同学们,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讨论。”这种生硬的引入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滋生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形成沉闷枯燥的学习氛围,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小组分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问题。要想实现合理分组,一方面需要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数学的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等等,另一方面需要老师能够掌握科学分组的方法。因为在科学分组中不仅仅需要把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合理分配,做到每个组中既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实现帮带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人际关系,因为关系好的学生在一起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关系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当然老师有义务去调节同学之间的关系,但是往往性格相合、兴趣相投的学生会更近一些,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升分组的合理性。
        (二)指导学习
        分组与任务设计,都属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在完成这两个环节的工作以后,就需要切入课堂,指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来讲,到了课堂上,依照事先制定好的分组方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聚集。然后,将事先设计好的任务,下发给各个小组。在各个小组拿到具体的任务以后,教师需要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相对任务进行探讨,了解任务的具体内容,然后再依据任务,展开自主学习。相对课本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进行阅读,形成一定的理解,然后再来合作探讨设计的任务问题,逐一予以解决。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作为数学教师,自然也不能闲着,而是应该从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对于出现纠纷,或者是遭遇困难的学习小组,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纠纷或是突破困难,重新回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以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合理分配成员任务做到全员参与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构,更应该注重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正是提升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但是在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主导,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少参与交流,而是只等着成绩好的学生得出结果自己记录,这样就无法实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因此老师应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每一位成员合理地安排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分配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是经过验证的,通过小组研讨,互助学习,高中生能够迅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有财.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9(34):31.
[2]王冠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35.
[3]宋秉坛.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0):155.
[4]汪晋超.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6):87.
[5]梁环义.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