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兰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紧紧围绕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增强数学素养,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本文旨在应用背景前提下,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紧紧围绕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增强数学素养,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以实际为基点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理论化的数学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解决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教学垂线段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可以这样引入:小兰的家在公路边,为了出行更加方便,小兰的爸爸想修一条水泥路直通公路,怎样修才能使路程最短。请在图上画出来并说明理由。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知道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垂线段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也学到了运用垂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生活问题为背景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
有的孩子数学考试成绩很好,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的重复操作,是一部学习数学的工具。不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发动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例如,组织孩子出外游玩,怎样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租车,准备多少食物和矿泉水,怎样买门票最合算,每个孩子应缴多少钱……这些都与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关。又如怎样帮助农民伯伯算出堆在墙角的谷堆的重量,通过思考学生知道要求谷堆的重量,先要求出谷堆的体积,怎样求谷堆的体积呢先要知道谷堆底面的半径,……通过一番讨论,操作、研究。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加充满了兴趣。在教学平均数时,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是一个难点。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我让学生思考:一条河的平均深度是1米,一个小孩身高1.4米,他虽然不会游泳,但肯定不会在这条河里淹死。你说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1米”是一个平均数,但并不是说河里的每一个地方的深度都是1米,而是可能有比1米浅的地方,也有比1米深的地方。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时,让学生给磁带设计包装盒,如果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一种更省包装纸若有8盒呢?生活通过在实际的探索中增强了运用数学的能力。
三、以实际应用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单纯的为了成绩,而是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我们的现实需要,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与发展。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应用意识作为首要的前提,无论是案例的讲解、知识的传授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不能脱离应用而进行。我们应将生活中、现实中经常遇到的同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环节时,学生由于初次接触分数,并不能理解它的意义,我们可以简单的从生活场景。这样的设置也是为我们今后教学分数与小数的转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诸如此类的案例生活中有太多,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发现,应用教学中,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数学教学与应用为抓手不仅在教学中我们要很好的把握,在作业的设计中我们也要针对性的设置。比如,前面所谈到分数的意义这一知识点,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上理想化的习题,还应设置些有挑战性的,能够在实际中进行拓展的习题,如家里要粉刷一面强,相做成4种不同的颜色,如何设计更加好看,一般的学生会说每1/4做成一种颜色,这是常规化的答案,善于思考的学生会将一面强分成1/4,将1/4面墙再细化成1/4,也就是1/16,这样设计更加的美观。这种善于思考的学生更具有应用意识与变通意识,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的牢固。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一个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机,把各种实践活动作为载体,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瑞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思考【J】《速读(下旬)》2019年12期
2.吴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培养【J】.《中外交流》2019年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