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健蓉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坡小学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正是这种抽象性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枯燥无味,也正是这种抽象性给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深入生活,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的机会。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改革要立足于实践,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生生的,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在给一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就将同学们带出了教室,参观了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大家边参观边听老师介绍校园的每一栋楼里住的是那些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在参观我校少逸夫楼时,我还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这栋楼名的来历,知道了少逸夫先生对我们教育事业的关心。参观完校园,回到教室,我问:刚才大家通过参观知道了学校一共有几栋楼房?在我们学校读书的学生一共有几个年级、几个班,知道了自己是几年级几班,知道了学校的运动场有几条跑道,有多少个操场,接着我问:我们一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有70人,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你们能算出来吗?这时爱动脑筋的同学都在积极思考,但他们一时很难解答出这道题。“现在你们还很难解答出来!”老师接着说:“但我相信,你们通过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能知道这道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好吗?”这时学生会感兴趣的大声回答:“好!”这节课通过观察校园,回答问题,设置疑难,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它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理论。
知识都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是检验理论知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会使人终生难忘。
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平时用钱少,经验不足,于是我组织了一次《小小商店》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同学们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东西,自己去算账,去换钱,去卖废品等等。在活动中,有的只买了几角钱的东西;有的买了几元钱的东西;也有的买了几十元钱的商品。活动完了后,我让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逛商店的情况,有的说自己有多少钱,买了多少的商品,还剩多少钱,有的说自己卖废品换回多少钱,有的说我用几元钱换了多少一角的钱等等。我又问:“你们在活动中还知道了有关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学生抢着回答:“我知道了1元等于10角。”“我知道了1角等于10分”。“知道了1张10元的钱可以换10张1元的钱。”等等,还有的说:“我妈妈说人民币是受国家保护的”。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给回答好的同学予以表扬,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买东西、卖东西、换钱、算账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将这一节的重点掌握了,再回过头来做作业,就易如反掌。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一个实际情景,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例如:出门春游,租车、租船等,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年级二班有18名同学春游租车,有11人座的2辆,6人座的3辆,4人座的5辆,你能想出几种租车方案?怎样租车空位最少?”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案,如:租3车6人座的;租1辆6人座的,租3辆4人座的;租2辆11人座的,有3个空座位等等,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所说的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为什么?以上这些活动都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学到更有利用价值、更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