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秉华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 563200
当前,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的过重负担。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并不是不要抓教育质量,相反对抓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用较少时间,掌握较多知识,并在能力、智力方面同时得到发展?现在淡淡我的一些做法。
一、吃透教材,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的要求、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重点抓住关键外,还要从教学整体上,在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他们以充分的广泛的求知途径;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去把握教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把例题放在一定的联系中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展示知识的顺序性,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的结果,而且懂得计算的过程。简要过程如下:
① 5 ② 2 5 ③ 2 5
+ 8 + 8 + 1 8
_____ _____ _____
1 3 3 3 4 3
使学生在回忆原有知识基础(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要与进位一相加)上发现知识的生长点——十位上的数相后再与进位一相加。这样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成为旧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就能凭借已有的思路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优化,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整堂课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流水线”,让学生知识吸收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良好的认识结构。首先对新课的引入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例如:教学“0的认识”时,正巧逢中秋时节,我拿着一个月饼盒走上讲台,学生睁大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期待着老师上课。我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月饼盒里有几个月饼?有的说一个,有的说3个,有的说7个……这时,我慢慢打开月饼盒给学生看,使他们知道月饼盒里一个月饼也没有。接着我提出问题:一个月饼也没有,用什么表示?这样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对学习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知识本身的规律及儿童的心理特征,由浅入深,顺序渐进。例如:两步式题的教学,我从一步计算引入:60减去18的差是多少?学生列式:60-18=42.接着提问题:减数18可以改成哪两个数的积或商?可以怎样改编?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 - 18= □ 60 – 18= □
/\ /\
60- 6×3 = □ 60 - 36÷2=□
60- 9×2 = □ 60 - 72÷4=□
这样两步计算式题的知识发生过程已显示在学生面前,形成知识的迁移。接着又问谁能计算60-6×3 = □ 60 - 36÷2=□.许多学生已懂得先乘除、后加减,并且算得出得数来。接着老师问:你会用文字叙述这些算式吗?由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⑴60减去6与3积,差是多少?
⑵60减去36与2的商,差是多少?
这样对新的例题,大部分学生不教已会解答,同时还可以扩编许多不同的文字题,懂得它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与保证。
三、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都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学习完例题之后练习。如果学生只是听讲,不进行必要的练习,那么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所以我设计练习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巩固练习;第二层次为提高练习;第三层次为发展练习。这样才能强化练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习了“100以内退位减法”后,为了加深理解“不退位”和“退位”的概念,区别它们的本质特点,进行以下练习:
□里可以填几?为什么?
⑴ 8 □ ⑵ 8 □
- 3 5 - 3 5
______ ______
5 □ 4 □
利用法则比较后找出规律:⑴题,根据十位数相减得5,可以判断出是“不退位”减法,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一定等于或大于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被减数的□里可填(5、6、7、8、9)。(2)题,根据十位上的数相减得4,可以判断出是“退位”减法,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小于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被减数的□里可填(0、1、2、3、4)。为了促进学生思维深化,又做这题:□里可以填哪些数?为什么?
7 4
- 3 □
_____ __
□ □
通过分析、讨论、判断,学生说有两种思考方法:(1)不退位减法,减数个位上的□里填0、1、2、3、4的数。(2)退位减法,减数个位上的□了填5、6、7、8、9的数。
另外,顺向思维的应用题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难度小,学生容易掌握。面对叙述形式发生变化的逆解应用题,学生解答起来感到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不产生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改变题目的叙述形式,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维,形成思维逆转的能力。例如:当学完“相差关系”应用题后,设计如下练习:
1、交换性练习。(变换叙述形式和顺序)
(1)鸡有20只,鸭减少5只就和鸡同样多,鸭有多少只?
(2)鸡比鸭多5只,鸡有20只,鸭有多少只?
2、对比练习。
(1)男生有48人,女生比男生多10人,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48人,比女生少10人,女生有多少人?
3、可逆性练习。
(1)数学书有40本,比语文书多8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比语文书少8本,数学书有40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而且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规律,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得到提高。
四、信息反馈,加强教学过程的调控
在教学中,信息反馈及时,受教育者获得学习成果的正确率就越高,反馈信息的转化率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大。信息反馈的目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根据信息进行分析,有针对的进行矫正和弥补,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授方法。例如:在教学完“相差关系”应用题后,出示下面的练习题:先说出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再解答。
(1)男同学有42人,比女同学多9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2)排球15个,比篮球少8个,篮球有多少个?
(3)黑兔25只,比白兔多15只,白兔有多少只?
经过检查发现学生对差的表述句子不理解,“谁多谁少”比较模糊,产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因此,我马上引导学生动手画线段图,找出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使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拓宽了思路,加深了对差的表述句的理解,促进对新授知识的吸收消化。
这样,教师通过获得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达到教而有方,学而有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涉及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在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明:
曾 秉 华: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
邮 编:563200
电 话:1398454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