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
四川省攀枝花米易县第一初级中学校,617100
摘要: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并非简单设置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生活化教学,独立思考又相互合作。教师要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其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促其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授课;关键意义;运用
引言
从现实情况来说,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初中数学授课活动中除了要教授有关的知识之外,教授还应当着重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也随心所欲的对数学加以运用。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初中数学的授课活动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在点燃学生兴致、汇聚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由此可见,对此项内容予以探究极为有必要,下文将做出简要论述。
一、生活化授课模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关键意义
(一)确保学生均衡成长
基于属性层面来看,数学是应用型的科目,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未来的工作之中,数学的用处都极为广泛。然而,由于受到应试观念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只是关注解题,并未意识到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其成长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而随着生活化授课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扭转这种局面,继而确保学生得以更为均衡的成长。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现如今全新的教育观念之下,变得更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来说,也应该对此项内容予以注重。以往的授课期间,教师只是关注怎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更多的分数,实际上来看,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是极为不益的,甚而会由于枯燥的授课活动,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科目失去兴致,反而得不偿失。为此,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授课模式,一方面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致,另一方面还能够真正的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确保学生可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内容。
(三)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当前,新课改已经落地,对于数学授课也提出了一些崭新的要求,其中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便是其中关键的内容,而教师为了可以更好地达到此项目标,就需要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在这一方面上也展现出了生活化授课的关键意义。
二、生活化授课模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手段
(一)引入生活化内容,点燃学生兴致
实际上生活之随处都可以见到数学,数学本身与生活是休戚相关的一项内容,而这也为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入生活化的模式形成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要主动地将生活化内容引入到授课活动中,继而提升授课成效,点燃学生兴致。例如,在教授“轴对称”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在生活中寻找一些轴对称的图形,继而在课堂上说出其中的特点,此时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授课的成效也将会事半功倍。
(二)构建生活化场景,培育数学思维
实际上课堂是没有体现出生活内容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活动中,构建出生活化的场景,继而将生活融进课堂,以便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授“中心对称”相关内容时,便可以借助于电教设施来构建场景,首先展示一些对称的名胜建筑,然后引领学生予以观赏,此时,并实时的引入中心对称的定义,如此一来,便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利用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数学知识。
(三)借助生活化实践,增强数学能力
数学具有实践性质,所以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授课模式期间,同样需要开展生活化的实践,借此来增强学生数学能力。例如,在教授“二次函数”时,由于其中部分内容晦涩难懂,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予以掌握,便可以采取生活化实践的方式来实行授课,教师提出问题,一支钢笔价格为20元时,每个月可以售出150支,如果提价5元,销售减少35支,反之降价5元,则销售增加20支,如果钢笔进价为10元,那么怎样的价格利润最高,此时学生便充满了兴致,继而开展运算,在这个过程中,便可以无形中增强初中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初中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授课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站在经验的角度来看,初中数学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也有了些许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之下,一些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不尽人如意。为了应对这类困境,就需要教师明晰到生活授课模式的关键意义,继而在实行数学教育期间,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并且构建出生活化的场景,最后还要利用生活化的练习题以及加强数学生活实践,以此来点燃学生兴致、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意识,因此,本文针对这部分内容做出了详实探讨,期望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沈善珍. 浅析网络时代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生活化[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53.
[2]刘震.生活化数学教学之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01):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