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
(云南省瑞丽市人民医院;云南瑞丽678600)
【摘要】目的:分析在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及类肿瘤样病变诊断中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的实际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诊断的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及类肿瘤样病变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15例患者均行CT和磁共振成像,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3例患者为胆固醇性肉芽肿,1例患者为多形性腺瘤、1例患者为神经鞘瘤。其中,1例多形性腺瘤患者T1WI信号等低或略低,T2WI信号略高,有2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存在不明显强化,8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3例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的MRI检查信号存在混杂现象,主要以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3例胆固醇性肉芽肿患者行增强扫描中均未出现强化。结论: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及类肿瘤样病变的最终影像学结果存在着不同特征,且行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可清楚展现出患者病灶位置以及病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有着极大作用。
关键词: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类肿瘤样病变;CT;磁共振成像
鼻腔鼻窦良性肿物病理类型较多,临床中常见的包括内翻性乳头状瘤以及血管瘤和鼻息肉等,该类疾病可通过CT和MRI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但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鼻腔鼻窦良性肿以及类肿瘤样病变在进行定性诊断过程中有着较高难度[1-2]。基于此,本文对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及类肿瘤样病变诊断中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的实际价值进行详细分析,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诊断的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及类肿瘤样病变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本次研究中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年龄区域10-70岁,平均年龄为(42.66±2.7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6.25±1.18)年。存在鼻阻流涕现象患者共计7例,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患者共计10例,头晕和头痛患者1例,嗅觉退化患者4例。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试验按计划进行。
1.2方法
CT扫描:利用GE 核磁进行60*0.5mm的轴位容积扫描,层间距设定为5mm、层厚设定为5mm,重建轴位和冠状,电流设定为290mA,电压设定为120kV。CT增强扫描时对患者进行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团注,对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分别进行扫描,且行部分延迟扫描。
MRI扫描:利用用西门子Verio3.0TMR仪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行平扫时轴位为T1WI、轴位和冠状位为T2WI压脂扫描,且增强扫描时轴位和冠状位压脂均为T1WI,层厚设定为3.0-4.0mm,层间距设定为1mm,使用Gd-DTPA对比剂。
2结果
2.1病理组织学类型
参与本次研究的1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3例患者为胆固醇性肉芽肿,1例患者为多形性腺瘤、1例患者为神经鞘瘤。
2.2CT与MRI影像学表现
经CT与MRI影像学检查后发现病灶部位有4例患者位于左侧鼻腔,7例患者病灶位于右侧鼻腔,1例患者病灶位于双侧鼻腔,1例患者病灶位于鼻中隔,2例患者病灶位于上额窦,详见下表。另外,患者病灶直径最大6cm,最小0.2cm。
.png)
2.3密度及信号特点
本次研究中共计有3例患者出现CT平扫密度不均匀现象,其他12例患者CT平扫密度均匀。另外,经MRI平扫时7例患者T1WI信号均匀,但是T2WI信号缺少均匀程度。增强扫描是CT与MRI最终情况类似。1例多形性腺瘤患者T1WI信号等低或略低,T2WI信号略高,且患者病灶内存在小囊性灶。神经鞘瘤患者存在CT增强扫描不均匀显著强化。10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中有2例存在不明显强化,其他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另外有3例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的MRI检查信号存在混杂现象,主要以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3例胆固醇性肉芽肿患者行增强扫描中均未出现强化。
3讨论
临床中在诊断鼻腔和鼻窦软组织肿块病变时不但需要充分考虑良性肿瘤以及类肿瘤病变[3],同时还需充分考虑临床中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及类肿瘤样病变,其同样有着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且大部分患者病史均教较长,且病灶边界清晰,呈现出非侵袭性伸张,同时病灶具有局限,对骨质形成轻微破坏,甚至不会形成破坏[4]。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1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3例患者为胆固醇性肉芽肿,1例患者为多形性腺瘤、1例患者为神经鞘瘤。其中,1例多形性腺瘤患者T1WI信号等低或略低,T2WI信号略高,有2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存在不明显强化,8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3例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的MRI检查信号存在混杂现象,主要以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3例胆固醇性肉芽肿患者行增强扫描中均未出现强化。
综上,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鼻腔鼻窦少见良性肿瘤及类肿瘤样病变的最终影像学结果存在着不同特征,且行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可清楚展现出患者病灶位置以及病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有着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母晓松.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6):222-223.
[2]邓娟,刘进康.DCE-MRI时间-信号曲线及相关定量参数对诊断鼻腔鼻窦肿瘤的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4):736-742.
[3]肖玲,陈璐,王媛媛,等.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6):986-989.
[4]袁冬存,薛晓宇,黄穗乔,等.鼻腔鼻窦较常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