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肝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 王娟 陈苑莉 张美玲
[导读] 探讨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及安全性。


   王娟  陈苑莉 张美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浆置换对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进行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共116人次,持续用注射泵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分离器及管路,对照组32例常规加用?肝素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90人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出凝血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除PE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外,无1人次出现血浆分离器及管路凝血以及术中和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15人次,2组对照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出凝血相关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肝素无肝素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功能衰竭,出血及凝管的发生率低,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同时,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顺利完成的基础。
关键词: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护理
1、无肝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高通量透析:应用聚丙烯睛膜(PAN)透析。该膜的孔径较大,可以通过分子量在15000?000以内的物质包括游离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芳香族氨基酸等。
特点:①主要以清除小分子物质为主,如应用高通量的膜可清除部分中分子物质。②可以纠正肝衰竭中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失调。③由于受膜的孔径影响,与蛋白结合的各种毒素难以清除。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原理:应用孔径较大的膜,依靠膜两侧液体的压力差作为跨膜压,以对流的方式使血液中的毒素随着水分的清除而除去,更接近于人体肾脏肾小球滤过的功能,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更为有效。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不是靠膜两侧的浓度差进行弥散清除的,而是靠压力梯度随着水的清除而清除,那么水清除的越多,中分子物质清除的也越多。在治疗中由于大量水的丢失(每次可达20L以上),因此需要同时补充大量的置换液来维持机体的液体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这一过程又相当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特点:①主要清除中分子及部分大分子物质。②可以纠正肝衰竭中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失调。③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伴有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原理: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血浆置换法不仅可以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的代谢毒素,还清除了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因此对有害物质的清除率远比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为好。同时又补充了体内所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较好的替代了肝脏某些功能。
特点:①可以清除小分子、中分子及大分子物质,特别对与蛋白结合的毒素有显著的作用。②对肝功能衰竭中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但远不及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水负荷过重的情况无改善作用。③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大量血浆,能补充人体必要的大量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但多次大量输入血浆等血制品,有感染各种新的病毒性疾病可能。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患者。⑤置换以新鲜冷冻血浆(FFP)为主,可加部分代替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治疗原理:将血液直接送入血液灌流器与活性炭或树脂等吸附剂充分接触,利用吸附剂的特殊的孔隙结构将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吸附并清除。



特点:①与常规的血液透析相比,活性炭或吸附树脂对中分子物质及与蛋白结合的物质清除率较高,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抑制因子、抑制肝细胞生长的细胞毒性物质以及胆红素、芳香族氨基酸、酚、短链脂肪酸等均可被有效的吸附。②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压及血小板减少,可能是由于血液内白细胞和血小板被吸附与损伤,释放出了作用于血管的胺导致了血压下降。③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者无纠正作用。④适用于各种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及急性中毒等。但血小板显减少者不适合应用,因可以导致血小板进一步减少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治疗原理:血浆灌流是应用血浆膜式分离技术,将血浆从血液中直接分离出来,送入血液灌流器中,将血浆中的各种毒素吸附后再返回体内。
特点:①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中分子毒素。②对血小板、红细胞等有形成分无任何破坏。③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者无纠正作用。
2.无肝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护理
 
   护理原则:特异性胆红素吸附护理的本质也是血浆灌流,主要是所应用的灌流器对胆红素有特异性的吸附作用,对胆汁酸有少量的吸附作用而对其他代谢毒素则没有作用或吸附作用很小。将生物肝进行移植,在具体移植过程中,生长抑素的首次剂量为100ug,以静脉缓注的方式进行实施,随后以250ug/h的速度进行持续性静脉滴注,此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因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滴注中断的情况发生,一旦其中断超过五分钟,则需要重新补助首剂。而就奥曲肽来说,其对应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次移植剂量则为100ug,静脉缓注,随后以250ug/h进行持续的静脉滴注。在实际发展中,黄雪霞的研究数据表示,在将奥曲肽和生物肝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暂时性的脸红,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临床强调静脉滴注首剂量时保证缓慢推注,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上为宜[7]。
   卧床休息增加肝脏血流量,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修复,直至病情改善。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植物蛋白为主)、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补充维生素,有腹水应少钠盐或无钠盐饮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给予温凉软食,避免坚硬和刺激性食物。腹胀明显、频繁呕吐的患者可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肝昏迷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限制蛋白质摄人,以免血中血氨升高,加重肝昏迷。肝功能衰竭患者,可伴有脑水肿,采取可降低颅内压的措施:见颅内低压护理常规。床头抬高,利于脑静脉血回流。保持颈部与躯干呈一直线,防止颈部扭转、过度屈曲和伸展;气切系带不宜太紧。
3讨论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肝脏移植得以快速发展,超声辅助技术得以出现,将其移植在肝脏衰竭治疗中也成为了临床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4]。这种技术的移植可改善传统创口大的问题,同时解决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差的情况,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其临床移植效果显著。本研究在将此技术进行移植后,结果显示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于传统剖腹切开引流手术。
   综上所述,无肝素人工肝在肝衰竭中的移植,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意义显著,对临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可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秋兰,罗灵敏,胡敏,赵妙,刘军,雷平光. 无肝素人工肝移植干预对内镜套扎联合药物治疗肝脏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7,28(06):1031-1032.
[2]王帅. FibroScan联合APRI预测肝衰竭合并肝脏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出血风险的相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7.
[3]张进英. 临床无肝素人工肝移植路径在肝脏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移植[D].天津医科大学,2017.
[4]陈丽香,郑彩须,陈少婷. 肝衰竭肝脏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健康教育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6):271-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