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数学错题本,培养分析与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金晨晨
[导读] 如何避免错误重复出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几乎是每个老师所关注的。
        金晨晨
        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325200
        摘要:如何避免错误重复出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几乎是每个老师所关注的。在这些错题的背后,住往是学生平时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或者是缺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分析、整理、反思、总结错题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重复出现;措施                                                                                                                                                                                                                                                                                                                                                                                                                                                                                                                                                                                                                                                                                                                           
正文:
        班级中,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备有一本自己的错题集,就算是一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他们记录的往往也是平时自己解题时所产生的错误的题目,这仅仅是一本个性化的错题资源。学生们并没有对这些错题进行分析、整理、反思、总结,只停留在了在收集的层面。

因此,建立一个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系统的、可操作的“错题本”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更好的运用错题本辅助教学呢?结合笔者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认识到制作数学错题本的重要性?
1.什么是错题本
        “错题本”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2.使用错题本的好处
①“错题本”是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当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
②“错题本”能改变学生对错误的态度,对待错题的态度是减少错题的关键。对待错误一定要“善待”、“严逮”。
③“错题本”能改掉马马虎虎的坏习惯。学生会因为怕抄错题或错题太多没面子,而小心翼翼的做作业,不再马马虎虎。

二、组织学生欣赏优秀数学错题本
1.目前已经制作错题本的同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①错题本有,但比较乱;
②题目或过程抄写错误;
③有些题目很长,手抄浪费大量时间,但又不能随便剪辑下来,各门功课都做,精力保证不了;
④有些只抄了错题,没有解题过程,没有分析错误的原因(计算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不清等);
⑤题目和解题过程没有区别开来,颜色混乱。我们的大脑对颜色等有对比的事物记忆效果更好,黑、 红、 蓝等各种颜色的笔会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
⑥常常没有时间和恒心整理,有时候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2.“错题本”的类型介绍
        常见的“错题本”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抄下来,并做出订正;二是汇总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课本的章节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针对目前流行的三种错题本,向学生提出方式的整合,即“活页型错题本”。

三、教学生如何制作错题本
1.错题分类
        学生在错题旁注明这个错题属于哪个单元哪个知识点。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章节易错知识点查找错题,给今后错题本的使用带来方便。
2.记录方法
        老师讲评试卷时,就要在错题旁边记录下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解题切入口,思路,技巧,步骤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并对此进行分析。
3.错题整理
        把练习上的错题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整理,记录在活页纸上。
4.活页整理
        对于每一道错题,还必须要在错题本中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因为我们的错题本是活页式的,所以找到以后,我们就可以把这几页放在一起,进行进一步反思总结,要争取弄懂一类的问题。
5.活页装订
        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进行装订。有些学生喜欢按照错误原因去排列,有些喜欢用知识点去排列,不管孩子怎么排列,在归类的过程中,无形上都帮助了孩子去对知识和错误点进行整理总结。

四、初步尝试制作错题本
1.前期准备
①活页纸和活页本
②固体胶
③小刀或剪刀
④黑笔、铅笔、红笔、蓝笔
⑤便利贴和索引贴
2.制作步骤
步骤①:错题要在平时做好正确的订正,及时在题目旁进行反思记录。
步骤②:找合适的活页本和活页纸,封面写好科目和姓名。
步骤③:本子分为三栏,题目用黑笔抄写或剪贴在最左边,中间用红笔书写订正过程与答案,最右边用蓝笔书写对错题的反思。
步骤④:涉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要尽量制作在同一张活页纸上。最后对这些活页纸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排序组合。
步骤⑤:排序后,用索引贴对活页进行标记和索引。

五、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1.问题:学生剪贴题目时使用液体胶水导致页面粘连,使用双面胶导致题目不能贴合页面。
建议:使用固体胶
2.问题:颜色混乱、不统一。
建议:对颜色进行规范
3.问题:题目剪贴时,格式混乱,字迹脏乱。
建议:对于看不清楚的题目采用手抄的形式。
4.问题:学生反思不及时,只有在制作错题本时才想到要反思,导致最后呈现的反思结果单一,学生回忆不起来。
建议:错题要及时反思,在订正练习时就要用蓝笔及时记录错误原因。
5.问题:有些错题的解题过程还是错误的。
建议:错题要先订正正确,获得老师认证标志后,才可以制作成错题本。
6.问题:学生只是应付老师要求,有些错题不做或漏做。
建议:针对每一张练习的错题数量做好统计,有效监督。

六、数学优秀错题本成果展示
        在班里里开展一个错题本成果秀,展示优秀的错题本。

七、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错题本
        如果建立好了“错题本”,又该如何加以利用呢?
1.经常翻阅错题本。
①定期“咀嚼”:每周一“小咀”,每月一“大咀”,每期一“总咀”。
        每周一“小咀”,是去认真咀嚼每道错题,并完成基本的梳理。每月一“大咀”,是系统梳理,并通过错后的努力,划掉已经完全攻克的错题,使错题本上的错题越来越少,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覆盖已经有的笔记。每期一“总咀”,是指完成活页的重新排列,用索引贴进行一次整理和梳理,力争划掉所有的错题,对还存在的错题集中攻关。
②不定期“咀嚼”:是指突然发现对某个题目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时的回访。
        考试前更应重做“错题本”。刚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做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由于基础不同,各个层次的同学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交流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从而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正确率。
3.错题改编
        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如果我们学生能够将题目进行变化,那足以说明学生能够将该知识点运用自如,举一反三。错题改编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的方法。在开始阶段,学生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

八、小结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同学们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考试并不需要灯光下的熬夜苦战,也不需要题海中的无边漫游,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整理错题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错题本的作用是一步步体现出来的,并不是用了错题本就能直接提升成绩的,这是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中断。如果只是一时兴起,不能长期坚持,那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整理时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错误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工作繁杂,但其作用绝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是怎样求解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集”,你将学会如何学数学、如何研究数学,知道哪些知识点在将来学习中常会犯错,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参考文献
        [1]方小溪.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16,(2):28-29.
        [2]汤卫红.数学阅读:基于核心素养的整合课程.[J]小学数学教师,2016,(2):33-34.
        [3]杨丽琴.多种角度开展分享式阅读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4,(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