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祁美新
[导读] 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祁美新
        重庆市开州区九龙山镇四合中心小学 405439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全新的教学时代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展开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当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
        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授给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同时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所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数学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等,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活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实践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所以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很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长时间的进行注意力地集中,而且比较活泼、好动,在课堂上也很难以进行自我约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在为学生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与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多项感官,让学生的手脑都运用起来。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一个长方体、一把剪子和一把尺子,并为每一组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尝试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在提出问题之后,每一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进入到交流与讨论的状态,通过剪、拼接等方式去获取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并总结自己的计算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调动起学生的多项感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的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等等为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利用这个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的数学学习当中。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趣的生活化数学问题,提升学生对分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如,有一个农民伯伯,他家一共有1/2公顷的土地。在这1/2公顷的土地上,农民伯伯种了1/4面积的西瓜,还种了2/5面积的苹果树。同学们,你们怎么样去理解题目当中所给的1/2、1/4和2/5这三个数字呢?并想一想西瓜的面积和苹果树的面积应当怎样去计算呢?利用这样的教学问题,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课程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恐惧心理和陌生心理,同时还能够逐渐地引出分数的乘法这一列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进行教学问题的创新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结合所教授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求等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有一道数学应用题是这样的:某某学校需要赶制一批冬日的校服。其中这批校服如果由小甲独自完成,需要用时12小时,由小乙独自完成需要用时14个小时,由小丁独自完成,则需要耗时10个小时,那么如果小甲、小乙、小丁三个人共同合作的话,这批校服最快能用多长时间完成?在进行这一应用题的解答时,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提取应用题当中的关键信息,以及应用题的条件、问题等,深层次的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当学生完成这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地对这道数学应用题进行创新,改变应用题中一个或者几个变量,并完成解答。如,1)如果小甲不参与这次合作活动,由小乙和小丁两个人合作,那么这批校服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赶制完成?2)如果由小丁先独自制作校服4个小时,接下来的工作再由小甲和小乙合作完成,那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3)如果有小甲小乙和小丁合作制作校服2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小乙退出校服的制作,小甲和小丁共同合作完成,那么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校服的制作呢?这样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创新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掌握这一类型的应用题的解答方式,还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同时笔者也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投身于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当中,以此加快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数学教学的健康快速改革。
参考文献:
[1]陆林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7):64.
[2]周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文渊(中学版), 2019,(04):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