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清华
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附属初级中学 614400
摘要:从小学开始,数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而新课改则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教师们研究的重点。探究性教学,以其自身的探究性、合作性、高效性等特点受到很多教师的认可,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探究性教学如何在数学例题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前言:
数学在学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初中数学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学生获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想。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对当前初中的数学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符合当前年龄段学生认识规律的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更高层面上来看,探究性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个人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由于个人的情感与行为动机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很多时候,在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下,人就会产生欲望和动机,创设问题情景,能够在学生进入到情景以后,对数学问题产生好奇,进而想解决问题。所以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创建问题情景,可以很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目的,是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答案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创设问题的时候,要把问题积极地和要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探索问题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并且能够合理地利用等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导入,用情境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向大家引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斤铁块和一斤棉花”那个重?随着这一情景问题的创设,学生们就投入到了数学课堂中来,大部分没有经过思考的学生会说一斤铁重,但是却是一斤铁和一斤棉花一样重,然后再问大家“天平是怎么测量的呢?”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们讲解天平工作的原理,那就是天平托盘那一边质量比较小,那一边就比较高,那一边质量比较多,哪一边就比较矮,通过老师解释天平工作的原理,那么学生就会纷纷将“一斤铁和一斤棉花”那个重与这个问题联系起来,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了问题,而且可以把天平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很好地理解了等式的性质,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置教学悬念,引导学生探究
通过设置悬念,很好地将学生投入到主动思考中,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教学悬念,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更好的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但是,设置悬念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悬念,从而造成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悬念的时候,要积极的结合现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使悬念能够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的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学习,而且设置教学悬念时要积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线段、射线、等多种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探究,教师就可以在后面的课程中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很多轴对称的图形和图案,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并向学生提问题“这些图形都很漂亮,那么这一部分图形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设计了一个教学悬念,使学生们开始认真观察并总结这类图形的特点,进而了解到什么才是“轴对称”。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引导学生对图形展开探究,并通过画图和剪纸制作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例题引申拓展,深化探究效果
数学知识在学习以后,如果没有及时的复习,那么是很容易的忘记的,所以在教学结束后,要积极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在初中教学中,引用例题教学很好地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不仅能够强化教学内容,还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吸收,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积极的引用例题,通过例题来强化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让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用一些经典的例题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课堂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比例线段”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我通常会在此教学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和拓展,在学习完知识以后,再利用例题来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再探究。所以在学生学习过这一部分内容以后,能够了解“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并且能够按照定义进行求值以后,我就会把学生进行分组,并且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对较难的例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入例题,不仅深化了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结: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兴趣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教师要切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改革和创新,所以,教师在使用探究性教学与例题结合的教学理念时,要积极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重视对探究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全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思维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祁世林.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 科技资讯,2019,17(07):138+140.
[2]张洋.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 中华辞赋, 2019, (005):P.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