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贾海强
[导读] 学会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一、信息技术在儿童阅读中的干扰;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三、信息技术对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优势;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贾海强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横现河初级中学
【摘要】学会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一、信息技术在儿童阅读中的干扰;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三、信息技术对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优势;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阅读能力 信息技术 学会阅读  途径与方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051-01

        学会阅读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成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已极大干扰着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已是许多家庭乃至学校的困扰。
        一、信息技术在儿童阅读中的干扰。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手机电视随时都可以提供给孩子丰富的资源。在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时期,相对于纸质书籍,孩子更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家长认为,看电视能让孩子学习知识,好的电视节目,可以取代阅读,但是电视全方位地提供了信息,给人想象的空间就很少,因为流动的画面很快就会取代思考。如果我们想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应该讲故事给他们听,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养成阅读习惯必经的过程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就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支持学生的阅读,并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完成阅读活动。
        同时,阅读不是一种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而是主动和个性化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中有良好的反馈系统,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决策。它也需要学习环境以促进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Internet网络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将会成为一种交流中介,能够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共享与交流提供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认知结构。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对儿童阅读兴趣培养的优势。
        儿童阅读必须适应儿童的形象思维,迎合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素材的选择方面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上下功夫。阅读素材的选择应该是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应当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儿童阅读内容的抽象性和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一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和直观动态显示,可以极大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他们营造一个有趣的阅读天地。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直观、形象,可以有效调动孩子的阅读细胞。


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阅读展示,对孩子们的多个感官形成了强有力的刺激,有效调动了他们的阅读潜质,极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养成有极大作用。二是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利用暂停、放大、动画、点读等功能,促进了师生交流,使得阅读理解的过程显得更加轻松。三是创设了虚拟情境,引起孩子们的深度思考。如一些课件设计相应的阅读情境,使得阅读素材与生动的生活形成了联系,促进了孩子们想象力发展。四是对儿童的扩展阅读方面成效显著。在教师引导下,扩展阅读的效果有可能超越了孩子的认知范围,但可以满足孩子们好奇心,所以对孩子们的阅读作用很大。因此,信息技术引入阅读教学,在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儿童阅读能力提高方面形成了更多的反思和扩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能把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只简单的当成寻找教学素材的来源,也不能过多的把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用具,而应把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手中的纸和笔,并最终成为学生阅读的工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刺激、超文本特性及网络传递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表现能力及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阅读成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的学习方式。
        (三)阅读评价手段的转变
        探索和建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一是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二是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教育人格方面的评价;三是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的环境氛围。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授和局限于书本的阅读,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广泛的信息资源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阅读初期,信息化手段为兴趣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培养终身发展的人”这一角度来看,阅读是长期坚持的事,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的合力,为学生提供读书的氛围,教师要做到率先垂范,家长要做到共读陪伴,以开放性的观点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阅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