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梁飞
[导读]

梁飞    陕西省镇安县高峰镇张家初级中学  陕西  镇安  711503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12-01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我上中学时,数学教学往往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枯燥无味。但在我从教开始,新课程理念应运而生。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创建新课堂,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传统的数学课堂偏重于老师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老师往往较少问津。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待考点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生自觉性;及时评价表扬学生,鼓励后进生发展;教师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精彩的课堂导入语,能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一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做了一个正方体用剪子剪开,接着问:除了老师这种剪法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剪法?学生马上七嘴八舌的给我出主意。


我接着学生的话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学生们兴高采。我及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我执教的八年级有一个学生,他的成绩虽不是很好但其脑子灵活、反应快。记得第一次提问他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他的脸也涨得通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我先暗示全班安静,接着对他说:“看,同学们是认定你答不出来了。但我却说你能行。怎么样?露一手给他们瞧瞧!”他看着我,带着求助的目光点了点头,最终,他成功了。我先是表扬了他,后又带领大家为他鼓掌庆贺。从那以后,再提问他的时候,班上不再有笑声,而他也不负众望一次次的让我看到了希望。“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直至现在,我也会在教学中使用“你讲得真好”“没关系,慢慢来”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课后我们在反思总结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书越来越难教”,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我们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就一定能让课程改革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李富.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 的困境以及教学方法[J]. 魅力中国, 2017, 000(028):29.                
[2]茆训昌. 浅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 000(031):137-137.                
[3]王颖. 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 基础教育论坛, 2014, 000(006):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