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命题策略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谢艳红
[导读]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任重道远,优化数学运算能力的命题策略,提高数学训练命题质量。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可以加强命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运算热情;倡导已知未知转化,培养数形结合习惯;侧重知识前后衔接,促进学生知识构建;拓宽命题开放渠道,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命题评价反馈,奠定命题优化基础。

谢艳红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朝城镇民族小学  山东  聊城  252423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任重道远,优化数学运算能力的命题策略,提高数学训练命题质量。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可以加强命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运算热情;倡导已知未知转化,培养数形结合习惯;侧重知识前后衔接,促进学生知识构建;拓宽命题开放渠道,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命题评价反馈,奠定命题优化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命题策略;优化路径;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82-01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数学训练质量,这也要求我们注意优化数学运算能力命题策略,提高数学训练命题质量。
        一、加强命题情景创设,激发学生运算热情
        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习的外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强命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替代意识,积极参与学习。以“人民币的使用”章节知识教学为例。我们知道,通过训练学生人民币的使用,我们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训练提高学生十进位的加减运算能力。教学内容是明摆着的,想要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样式上做出创新,尽可能地迎合此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使得他们喜欢上人民币的换算,以增进他们对十进位的理解。如果我们数学老师仅仅是简单地教给他们关于“元、角、分”的换算方法,然后在黑板上列出几道关于“元、角、分”换算的应用题,通过组织学生练习就想提高他们人民币的使用能力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感性思维比较活跃,而在逻辑思维方面却还不足。小学数学老师只有对命题情景进行巧妙的创新,比如通过设置模拟超市场景,通过扮演销售员和顾客的角色,组织学生兑换“元、角、分”。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近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将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倡导已知未知转化,培养数形结合习惯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判断,调动已知的学习经验,运用正确的数学定理和规律探索未知,从而找到准确的解。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不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运算能力命题时,应尽量综合利用各种数据,并深入考虑数据的整理问题,避免学生简单直接地获取关键数据到达问题的中心。也就是说,在进行运算能力命题时,需要巧妙设置数据获取以及组合的障碍,以此来训练他们对于数学公式、定理的理解运用,培养他们快速、有效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应用数学题的命制上,数学教师应注意有意识地隐藏一些关键数据,引导学生利用已知图形或自画图形来弥补已知条件。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运算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有意义的训练,从而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清晰印象,养成数形结合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三、侧重知识前后衔接,促进学生知识构建
        学生的数学运算过程其实是一个阅读、分析、综合、判断、计算、检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前后知识的掌握与衔接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计算的速度与质量。好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能力命题的时候会考虑到相关联知识的衔接,尽可能地通过习题的训练来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同样的道理,我们判断习题命题的质量也是根据习题是仅仅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设计还是充分考虑到整个知识系统的回顾,是否有利于知识建构的考查。以小学阶段的几何教学为例。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平面图形的教学。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主要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梯形、菱形、圆形、椭圆形、锥形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形状和特点,能够根据相关数据求出各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彼此之间的一些数据。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必须给学生的运算练习增加一些难度,以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建构能力。比如说,教学完四边形之后,数学教师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就应该通过综合考查题,尽可能地把各种三角形的知识考查纳入四边形的练习中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回顾,由此而不断地建构平面图形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拓宽命题开放渠道,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训练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习题(试题)的开放程度,有意识地拓宽命题开放渠道,鼓励学生从各自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与此同时,数学老师还要注意通过交流展示的环节去归纳、比较不同的解题思路与办法,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解法提出各自的见解与看法,促进他们的学习反思与总结,由此而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整。所以说,在评价一道习题或者是一份试卷的命题质量时,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我们需要从题目是否能够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题目是否有多种解题方法。如果一道习题或者是一份试卷的命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道习题或这份试卷的命题质量较高,反之亦然。
        五、重视命题评价反馈,奠定命题优化基础
        试题(习题)的命制是一个很好地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过程,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好的试题(习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试题(习题)命制的效果,掌握第一手资料,命题教师须要重视命题的评价反馈,以便更好为命题的改进改革服务。通常情况下,命题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获取命题的评价反馈。其一是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各项分析数据对学生完成试题(习题)情况作反馈,对于分析数据中偏离常态数据的题目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下一次试题(习题)的命制积累经验;其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试题(习题)后的分析总结,尤其是注意学生对题型的喜好程度,对于那些情境设置迎合学生口味,有利激发学生运算兴趣的情境要留意,而对于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境题则要有意识地在接下来的试题(习题)命制加以克服。
参考文献
[1]魏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2019,(33):36-37.
[2]保继联.以多元化练习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J].天津教育,2019,(20):49+151.
[3]张莹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6):57-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