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许建军
[导读] 德育是社会中共有的教育现象,它针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中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政治观念、人生观和道德发展的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对德育的渗透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小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小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社会思想觉悟。

许建军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爱权教学点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德育是社会中共有的教育现象,它针对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中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政治观念、人生观和道德发展的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对德育的渗透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小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小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社会思想觉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91-01

        引言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排在首位,说明其重要性。德育指的是学校德育,而学校德育最佳时机是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要有计划性、有系统性、有目的性的去产生影响,从生活化、综合化、生本性、开放性四个方面,实现对教学实践中的德育渗透,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一、教学实践中实现德育渗透的生活化
        遵循不同阶段小学生对时代生活发展趋向符合规律性认识,教师以小学生的现实活动为教育背景,密切联系生活的主题活动为教学题材。小学生入学教师的第一堂课应该着重讲解国旗的意义、出旗-升旗-唱国歌的流程、升国旗的注意事项等,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和荣誉感。学校应注重每周一的学校升国旗的仪式,在庄重而肃穆的环境下,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聆听雄壮嘹亮的国歌,庄严感、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让升国旗的仪式感成为常态,成为现实德育活动中的生活化渗透。
        二、教学实践中实现德育渗透的综合化
        1.学科之间德育综合化
        整合多门学科内容,使得每一学段课程内容体现多重价值和意义。其中小学语文包含了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结合《思想与政治》学科内容将讲解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实现德育渗透的综合化。如识字课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人识字中,深入讲解学生回忆自己家中的老人对自己关心和疼爱,具体疼爱和关心的行为,小学生应该如何尊敬老人、尊敬长辈,这样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导。不仅仅只是小学语文科目,也是品德教育综合结合,也可以延伸到尊敬老人的社会意义。
        2.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综合化
        除开学校开展德育学习,家庭应该积极响应并开展家庭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学校来进行,学校的德育教育容易浮于表面无法深入本质。而家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家庭中言传身教的一节课往往胜过教师讲授的十节课。如识字课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人识字中,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家长给小学生讲述老人的故事,曾经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做过的贡献,为养育子女和晚辈付出过的心血等,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未来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综合化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三、教学实践中实现德育渗透的生本性
        1.小学语文课程德育内容上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在实际讲授的过程中多从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出发,联系他们自身的发展和生活实际,切忌脱离现实生活讲述德育,如讲动物“马”基本教学点是小马吃草或者奔驰的骏马等,而不是引入马术课程等,脱离了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在实际的德育渗透中注重其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2.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出发,每个学生思想成熟度各不相同,加上社会正处于大变化大变革时期,这种思想品德变化正在加大,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保持学生社会思想的统一性,因材施教提出符合各学生不同现状、问题和需求的方式方法,德育渗透才有全面性和覆盖性。
        3.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针对教学实践中的话题发表想法和行为方式,先给予鼓励和认可,若学生的思想行为上有所偏差,不能抹杀学生想法,教师可采用先理解后纠偏的方式,可充分的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实践中实现德育渗透的开放性
        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社会热点题材和社会情感进行德育渗透。
        1.对社会热点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学校德育偏重于正面,讲述的都是真善美的内容,实际的生活中包含了太多负面的社会现象,与课堂讲授的知识相悖。实现德育渗透的开放性的方式是也让小学生适当接触社会上的假恶丑,结合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来进行德育渗透。如父母离婚、二胎话题等,都涉及到小学生敏感点,选出有筛选性的话题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教师正面的引导话题,增强小学生接受能力,不容易被诱导犯下错误。
        2.对社会情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没有话语权,都是被动接受大量社会信息,正面信息往往容易被负面信息轻易掩盖,让小学生的情绪很难表达出来或者是表达方式易错位,从而反面思想已然形成很难纠正回来。教师更多的关注小学生情绪波动,多与小学生在情感上师生交流和培养,培养社会规范和文化规则,延伸到稳定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教师引导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亲人之间情感的培养,多样性的情感接触使得小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若某个情感缺失不会影响到小学生的过大情绪变化,从而使小学生更有环境适应性和接纳性,达到开放性渗透的本质。
        五、结束语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导致家长和学校均侧重才智教育而轻怠德育,其实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注重德育渗透,有健立健全思想品德远高于高才智,应充分在教学实践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叶继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20,9(27):123-125.
[2]廖彩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J].读写算,2019(32):29.
[3]毕望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J].才智,2019(27):186.
[4]王梅.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