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情智教育”文化的创建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姜向东
[导读] 陶行知曾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人文环境氛围,是一所学校学风、校风的积淀。本文以校园“情智教育”文化的创建与实施为主要研究内容,希望可以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姜向东    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辽宁  营口  115100
【摘要】陶行知曾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人文环境氛围,是一所学校学风、校风的积淀。本文以校园“情智教育”文化的创建与实施为主要研究内容,希望可以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情智管理,情智课堂,情智校园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95-01

        引言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它包含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只有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也就是说,情智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积极的情感和灵动的智慧作用于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情感与智慧和谐共生。它的教育立场是从此刻到未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向是适合师生健康发展;教育核心是情智交融,和谐共生。情智教育涵盖情智校园、情智教师、情智课程、情智课堂、情智学生、情智家长六个方面,满足了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
        一、课堂方面
        “留白”是一种极具智慧的授课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说尽”容易,“留三分”难。谁能画出“自认惊叹的桥段终沦为老生常谈”写书之人成为书中之人的任人凭说?谁又能真正了解“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从文的细腻与深沉?太多的文学内容我们只能让学生们通过自己进行研读,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缺乏一个空白的恒久魅力,课堂“满”而枯燥,不仅是老师的“讲堂”,更是学生的“宿舍”,最后,语文越来越远离美,学生也越来越远离语文。笔者认为,“留白”并不是让老师们“一问三不知”,而是有时老师故意不说,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了引起兴趣,促进思考,发展创作和美学能力。
        例如:一些简单和中等描述性的知识不需要在课堂上多次讲之又讲,而且知识的吸收也是有差距的,一些尚未吸收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以在稍后阶段继续学习,与此同时,每篇文章的含义不应该被隐藏,而应选择最重要和最有趣的位置,一同进行轻松的品味,尊重学生的情感经历,而不是寻求团结,而是唤醒他们。最后,教师不仅必须在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阅读和思考;课外活动也必须是适度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学习和消化。



        二、环境方面
        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方面的良好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甚至是学生与环境之间良好的阅读实践,基于此,笔者认为,良好的环境不仅包括外部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物质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让学生随时到图书馆学习和借书,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对图书馆的投资,以满足他们不同的读书欲望;另一方面,我们要将阅读“无形”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去,笔者认为,无论是“阅读积累本”还是“读书角”的设置在现如今的教育中都已经开始老套起来,所以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近年来,“汉服”文化逐年兴起,从“00”后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古文化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个新文化发展的特点,将这些相关的内容融入课堂的学习之中,鼓励孩子们进行古文化的阅读和了解,进而培养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润如玉”“大家闺秀”的古典气质。
        再比如:如果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普遍都比较外向,属于活泼开朗型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可以培养他们进行“表现”,这个“表现”可以是让学生进行诗文朗诵,在上台朗诵的过程中进行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升,也可以是让孩子们进行“小小话剧”,将他们阅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中的某一经典内容“演”出来,就像我们熟知活跃在荧幕上的“小戏骨”一样;而对于性格比较安静的学生们来说,我在这里以“古诗”的讲解为例,我们则要引导孩子们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各自画出一幅属于自己理解的五彩缤纷的图,并让他们在第二天将大大小小的画作在课堂上交了上来,教师可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集体性的展示,并让他们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画”的原因。在展示后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孩子们应注意的地方,并且交流预习中的疑问,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直至最后学生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理解内容。
        三、教师方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有表现的愿望,老师应该给每个孩子一个机会说,我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克服恐惧,树立自信,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主动性。大胆一点。另外,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怕老师,甚至有的孩子不敢上学。这些孩子在活动中经常不举手回答问题。如果老师忽视了这些不举手或鼓励他们的孩子,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总会这样做的。因此,教师在对待这类孩子时应主动要求他们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取得一些进步,在和平时期也可以多交流,多谈心,互相亲近,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感受。面对孩子们繁星点点的天空,老师们应该尊重孩子们,不要评论。即使孩子们的答案与老师想要的答案大不相同,老师们也应该重申孩子们积极提问的勇气,耐心倾听,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重申,帮助他们相信自己。
        另外,老师及时的确认和反馈对孩子们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如正面的表情、温柔的微笑、点头或拥抱或口头肯定。但老师的表扬最好不要太笼统,而要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发现和赞美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在这一点上,教师的鼓励可以引导孩子们感到他们的行为已经得到了老师们的尊重和认可,他们是孩子们增强自信和主动性的强大动力,比如:当学生可以顺利的弹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或者表述出来一个故事,教师就可以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或者“棒棒糖”,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有甜头可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让学生不断因为努力而得到奖励,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最后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一个习惯,在兴趣氛围里茁壮成长,老师们如果利用好这种方法,普遍可以把一个孩子慢慢地融入到集体中去积极参加活动。
        四、结束语
        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学会运用不同的正确方法和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儿童时期是学习的关键阶段,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只有当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并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促进儿童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对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汪忠国,姚承志,张宝.智慧校园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知识图谱和共词分析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9,(12).12-17.doi:10.3969/j.issn.1673-8454.2019.12.004.
[2]田昆升. 智慧校园文化的创建与拓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 (9). 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