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于明清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大批新的教学手段逐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实践活动教学法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对该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和基本策略,全面发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法的优势,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和掌握初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本文将就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于明清    广元市利州中学  628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大批新的教学手段逐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实践活动教学法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对该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和基本策略,全面发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法的优势,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和掌握初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本文将就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数学教师在课堂高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思路指引。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44-01

        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师开展高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新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不断得到贯彻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还存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对此进行积极改进,以更好地开展活动,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能。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验,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是一种知识“综合应用”的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教育思想的体现.因此,针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问题情境,学生综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二、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他们能精力集中地学习有关的数学内容,自然有助于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与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初中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数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对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更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色,让学生更为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学习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和巩固。
        三、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要精选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的设置和选择,对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数学教师要积极提升对活动主题选择和设置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更好开展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原則。
        1.契合教学内容。


我们在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活动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为深刻地学习和理解数学内容,而不是为了单纯地开展实践活动,因此所选择的实践主题应该积极的契合教学内容,也只有契合教学内容的主题才是有现实意义的。
        2.能激发学生兴趣。活动的主题要具有概括性、新颖独特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才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实践活动开展的效能。
        3.具有探究价值。所选择的主题应该具有探究价值,立意要高远,只有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才可以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开展和实施。总之,教师要精心挑选活动主题,为高效开展实践活动打好基础。
        (二)要做好实践准备
        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积极做好以下准备性工作。
        1.小组划分。实践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数学教师要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积极做好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工作,而在小组划分时要遵循自愿、均衡、动态性的原则,所谓自愿,就是要积极听取学生对于小组划分的意见,及时回应学生的合理诉求,在最大限度上给予学生选择的自主性,让学生团结一致地开展活动,所谓均衡就是让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对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协调一致地开展实践活动,所谓动态性就是在后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给予动态化的调整,以保证实践活动可以高效开展。
        2.完善活动探究的细节。主要包括对实践活动的流程、注意事项、秩序维护等工作进行全面的细化分析,做好积极的实践准备。
        (三)要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教师是否能在活动中较好地发挥自己的组织、引导作用、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活动能否高效开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般而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履行以下职责。
        1.提供资源。主要就实践活动需要用到的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给予提供,保证学生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2.答疑解惑。数学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应该积极给予学生指引和帮助,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破解学生实践活动中的瓶颈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3.维持综合实践活动的秩序。课堂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主性,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积极地维护好课堂的秩序,一方面,要防止学生在课堂的过度“沉默”,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大胆表现自我;另一方面,还要杜绝课堂借助实践活动的机会去做一些与活动无关的事情,导致偏离了学习的主要方向。总之,只有教师积极在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组织、引导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可以促进课堂的综合实践高效顺畅开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师应该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积极探索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和顺畅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为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织编写[M].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3]姜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4]郭元祥,姜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