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王红芳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对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王红芳    郑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45004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对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50-01

        随着新课改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地推进,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表现性评价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一、表现性评价的应用价值
        在七十年代后,表现性评价已经运用到了课堂评价中,成为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评价方式。在课堂上应用表现性评价不但可以考察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提高。同时,表现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和真实性,这无疑让语文与实际生活接轨,直接并真切地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将其思维方式、仪态、品质素养透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教师透过学生在开放性活动中的表现,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表情仪态以及言谈举止等,还可以评价学生深层次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定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指表现性评价实施的目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表现性评价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为真正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首先,构建评价目标时应与高中语文实际教学内容出发,教师应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其次,评价目标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评价,通过可操作性的小目标逐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大目标。最后,为了便于评价,目标要简洁明确,教师应制定学生能力范畴内可以达到的具有实际性的目标。
        (二)设计表现任务
        1.表现性任务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与价值
        人文性是指学生人性与文化性的结合,因此,表现性任务可应用于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内涵价值。另外,表现型任务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不仅要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还要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进而体现语文的特征[1]。



        2.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应贴合实际
        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应依据学情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在设计任务难度时应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态和水平,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可以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将任务设置得过于简单化,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获取经验,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认知水平。同时,也不可以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还会降低学生的热情,从而导致不好的结果。另一方面,设计的任务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实践有强烈的需求,因此,表现性任务的设定应顺应高中生的心理,多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另外,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但要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还要挖掘发展能力慢的学生的潜质[1]。
        3.表现性评价在课堂的实施步骤
        表现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认知及学习兴趣。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表演或朗诵,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合理的建议,会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然而,做好评价需要一定的流程,首先,教师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分数进行合理评价,其次,在班级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组讨论,并让提出合适问题的学生进行参与,使其真正地融入课堂。学生在表演或朗诵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二次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学生,文中的主讲内容。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再次进行评价,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的完善自己[2]。
        (三)管理评价过程
        教师在管理评价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是评价的主体,而将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创建有价值的评价任务,并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通过多个方面收集学生表现的数据从而进行分析。例如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进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价值观,逻辑思维等。最后,根据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真实的记录,从而清晰地体现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差异等[3]。
        (四)得出评价结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依据所收集的真实数据及资料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在最后这一环节中,需教师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进行评价。首先,教师应仔细整理收集的资料,例如表情行为分析表,面对面谈话记录等。其次,在进行评价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也参与其中,使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三方面综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最后,在评价时要注重过程大于结果[3]。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价值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发展。同时,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内涵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基于表现性评价视角的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发展研究[D].敖馨.云南师范大学2017.
[2]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J].周玉琴,鲁海波,郑欣进.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3).
[3]表现性评价在地理学科中应注意的问题[J].金子兴.地理教学.2016(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