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张锋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张锋
[导读]

张锋    高州市长坡镇长坡中心学校  525242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99-01

        时间飞逝,一转眼做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二十多年,做小学班主任工作也二十多年了,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苦有甜,有泪有笑,但我依然此生无悔,因为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我的心是快乐的。冰心老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儿童成长阶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的心理沟通,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成长,给予孩子们多点的关爱让农村的孩子们能感受到在爱中成长。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让学生在学校有“家”的感觉,在老师的身上感觉到父母的慈爱和严厉是我最初的工作思路。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同时,搞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帮助他们树立威信,要给予细致的指点,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尽快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有良好的班风班貌。
        二、爱是尊重与理解
        农村小学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和所受的教育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个性和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也使他们在需求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可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针对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关怀、引导。对那些身心成长较健康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意味着关心和支持,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而对那些身心成长有某些问题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解更是精神的抚慰剂,它帮助学生弥合心灵的创伤,进一步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克服重重障碍,最终得以健康成长。有了真心的理解,就会对学生的问题、痛苦、烦恼给予真切的关怀、同情、宽容。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的肯定和支持,他们也会因此更自尊和自信;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信任是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深刻影响的基础和前提,也同样使教师对自身充满自信。我们不仅应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更应该改变观念,尊重学生。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就不可能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平等关系,也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协调的合作关系。
        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普通话都不是很好,经常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发音不清,我总告诫其他同学不要嬉笑他们,他们勇敢的回答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也顺着他的意思帮助他说出来,使他们有勇气站起来,纠正他们的普通话发音。现在他们的普通话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爱如慈母
        师爱无异于母爱,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地前进。
        四、给留守儿童多一点的关爱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这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所以,在成长过程中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儿童成长阶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包括: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关心与辅导。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巨大力量。老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对象也在不断更替,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师爱,它是友爱又胜于友爱,是母爱又胜于母爱,爱在教育中必不可少,愿所有的教育者都能让爱与教育同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