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2期   作者:银甘
[导读] 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我们了解到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是关乎学生读写能力以及智力发展的阅读形态。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感悟语言文化内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自主感悟语文教材资料,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掌握学习规律,逐步提高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究如何在小学

银甘    横县平朗镇中心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我们了解到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是关乎学生读写能力以及智力发展的阅读形态。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感悟语言文化内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自主感悟语文教材资料,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掌握学习规律,逐步提高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性阅读,并提出具体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86-02

        一、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基础知识拓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发展。基于现代教育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有效渗透并传承人文教育,将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有效融合,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拓展性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所以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拓展型阅读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拓宽视角,提高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概述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具有社会发展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和必备能力,主要包含众多方面的学习综合表现,体现在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和实践操作上。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学生的教育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拓宽学生学习视角,使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语文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教学,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以及建构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鉴赏意识以及审美观念,从而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三、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所以会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阅读,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思想情感上的阅读,过于重视语法和句子学习,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方案
        (一)立足教材内容,拓宽阅读宽度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工具,一纲多本的思维模式,极大丰富的语文素材,通常而言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学知识,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得来的,这些文本具有较强的文学引导能力,也能够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属于语文阅读的重要资源保护。所以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必须要立足于语文教材,充分发挥出教材文本的重要价值,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多个角度进行拓展延伸。文本阅读是进行拓展阅读的重要基础,拓展阅读切记不要只局限于教材范围,必须要跳出文本的约束力,鼓励学生拓展创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和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讲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采用丰富的阅读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学习视角。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并未完善,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教师便可以选取一些故事性较强或者是带有图画的书籍,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订阅语文报刊,将有价值的语文报刊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探讨交流,也可以在班级内建立图书角,将学生喜欢的书籍共同拿到班级中进行分享交流。通过此类教学方式,既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宽度,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思考。



        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带领学生感悟文本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将阅读对象进行延展和拓展,放眼班内的每位学生,能够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等众多方面,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趣味材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进行课后推荐,扩展阅读广度
        著名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一例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也应当有效传授学习技巧,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篇文章之后,可能有的学生会感觉意犹未尽,教师则应当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将课堂阅读向课后阅读不断地延展创新。
        将课堂阅读与校外延展有效创新,以课堂学习为中心,有效渗透学生的生活,以及家庭之中拓展生活领域,将课堂行为训练与课后练习有效结合,才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中,教师应当将语文教学的发展延伸到广袤的天地,带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鼓励学生阅读书籍,并且深入领悟课文内容。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完了课文知识并不代表着语文学习结束了,而是应当带领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拓展,从而获取到更加多元的新知识点。
(三)加强读写结合,拓展阅读深度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所以在写作时可能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语文学习以及作文练习产生畏惧情感,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练笔。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在扩展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掌握各类表达技巧和方法,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落笔生花。
        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各类阅读中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以及文化思想,通过分类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掌握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吸收经典文化精华的同时转为己用,才能够做到思如泉涌,得心应手。
        教師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采用针对训练方法,使学生有目的地展开语文知识学习,教师也应当遵循以文本为依托的教学观念,将这一观念贯彻落实到语文阅读活动之中,摆脱传统教材的束缚,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便在面对陌生的文本时,也可以展开自主预习。
        五、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阅读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通过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技能。小学语文学习中,课本知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如果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学习,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拓展阅读能够带领学生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原有的语文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文章相关的知识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教师在语文拓展型阅读过程中,必须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备课阶段必须要分析学生近阶段的学习水平以及教材内容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去合理地设置问题,能够全方位的锻造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识文断字能力。教师自身也应当通过定期学习,不断地积累文学素材,能够提出具有引导价值的问题,切实做到一语中的、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茹世喜.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36(15):215-216.
[2]丁莉莉.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14(28):277-280.
[3]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26(19):240-243.
[4]陈平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8,20(38):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