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善 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颜营完小 山东 聊城 252321
【摘要】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写是学生提高语文知识素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读写一体化,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37-01
从课程教学开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读写准备,然后在课内、课后进行读写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全面提高读写能力,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一、从语文课前预习着手,指定学生进行读与写的预习
教师需要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阶段,首先从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工作来实施,从而为小学生以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新课程内容时,应懂得如何利用语文课前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语文读写预习活动,帮助学生提前预习新语文课程内容,掌握语文课文的结构和主题,为正式课程学习作铺垫。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讲述西南边疆的民族小学课文,作者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来表达出各民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学习与成长的情景,从而体现各民族之间的友爱与团结。为了在语文课前有效融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思维,以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以依据这篇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读写预习任务。比如,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的次数应该达到3次以上,并做到边读课文边想象作者蕴含在课文字里行间中的思想情感。其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段,并尝试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从而在概括中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进而锻炼学生对课文“写”的能力。再次,将课文中重要的、优美的词句标注出来,同时要求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两个生词进行造句,以锻炼学生的写作与想象能力。比如,课文中的“绒毛”“摔跤”“招引”等词汇非常生动,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进行仿写和造句,如选择“摔跤”写一句日常生活语句,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词语的造句,以实现小学语文课前的读写有效结合教学。
二、从语文课堂各环节入手,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是整个语文课程的起步阶段,也是语文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尽量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后续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实施读写教学,使课程导入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也富有层次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组织模仿、延续或改编等写作活动,将写作融入阅读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以《花的学校》为例,教师必须做好语文课程的导入工作,才能顺利推进语文教学工作。首先,教师可以将这本泰戈尔儿童散文诗的经典集锦转换成音视频内容,并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地播放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跟随诗歌的内容,从而感知诗歌的情境。同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掌握语言表达的特点。其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整理诗歌中的新词。比如,通过师生集体阅读的方式,了解到这首美丽的童话诗《花的学校》,把握诗歌的故事内容,体味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从而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进而在交流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勾勒,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当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模仿任务,以增强课程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从周围选择模仿写作的素材,对某一事件进行简单的诗文模仿,一定的人或动植物,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诗歌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另外,抽出上课时间,让部分学生背诵模仿的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便相互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从语文课后复习阶段,落实学生读写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课后组织一些读写复习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读写机会,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些类似的阅读书籍、段落等内容,组织学生课后复习阅读,在课后复习阅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写作角度来创作文章的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将原文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和文章创作的特点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最后,在写作活动区,定期展示一些优秀学生的课外写作作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以“一组人物描写”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描写人物的文字内容,使学生从中积累描写人物的技巧。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进一步阅读其他有关文字描写的文章,帮助学生掌握文字描写的技巧,增强学生用文字语言描述人和事物的能力,行动和心理活动。然后,在课后复习阅读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人物描写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名著,并选取一些经典人物描写片段,让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揣测从而认识到这些片段在人物性格表现中的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写一个人物描写,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身边的父母、朋友作为人物书写的对象,从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增强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另外,对于优秀的写作作品,教师可以在写作角展示,让大家欣赏和学习,最终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读写教学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读写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两项学习技能,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读写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开始,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读写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写,以实现读写同步教学,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46-48.
[2]陈蒙.基于以读促写的小学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47.
[3]侯雪燕.以读促写,创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形式[J].华夏教师,2019,(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