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谯莉
[导读] 对于儿童来说,人文素养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认知情况、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通过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等,有效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教师通过运用国学经典来培养儿童的人文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人文情怀。本文对其问题及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谯莉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五宝镇学校  四川  达州  636165
【摘要】对于儿童来说,人文素养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认知情况、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通过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等,有效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教师通过运用国学经典来培养儿童的人文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人文情怀。本文对其问题及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儿童;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34-02

        引言:在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儿童认识到中国国学经典的价值和作用,要汲取和应用国学经典的精髓和内涵,促使儿童的国学意识得到增强、国学能力得到锻炼,进而积极影响儿童对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与应用,促使儿童在学习和弘扬国学经典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效增强儿童的整体水平。国学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提升的作用,进而促使学生的国学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
        一、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儿童人文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人文气息不够浓厚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大环境下,缺乏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意识,导致学校中整体的人文气息不够浓厚,不能启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由于受到人文素养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人文意识形成困难,学生不能在与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体验和应用人文相关知识,不能感受人文气息内涵,导致儿童人文素养培养相对薄弱。
        (二)人文教学内容流于形式
        在我国素质教育普及与推广的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校将素质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理念,但是不乏一些教学思想的滞后因素,导致人文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激发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和意识,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际认知等,来有效培养儿童的人文情怀;不能在开展各个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渗透人文素养内容,导致教学滞后的问题。
        二、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国学经典教学,创设和谐人文环境
        要想有效提高儿童的人文素养,教师就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国学经典内容,培养儿童的国学意识,锻炼儿童的国学经典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


首先,教师要为儿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运用国学经典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其次,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创设适宜的国学内涵,培养儿童的国学经典探究思维,通过不断的阅读锻炼,感受国学经典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人文情感。最后,教师要通过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增强儿童对国学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促使儿童要以学习国学经典为基础,有效提高自身的人文综合素养。
        (二)提高教师国学认知,促进人文素养提升
        作为小学教师来说,要想对儿童进行科学的人文素养教学,就要通过提高人文素养认知、增强人文意识,有针对性地通过运用国学经典开展教学活动,锻炼儿童的人文素养水平和能力。首先,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树立国学经典学习意识,通过自身的国学意识和水平的提升,来引导学生加入国学经典学习的队伍中来,进而增强国学综合水平,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弟子规》教学时,教师先要对《弟子规》中的内容进行仔细学习,促使学生的认知意识和认知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如:在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教师可以结合中文结合,帮助儿童理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常态化关系,要明确尊敬父母、重孝为先的理念,培养儿童运用经典诵读内容,来提高自身的人文情感,有效培养人文素养。
        (三)拓展国学经典内容,提升人文素养水平
        要想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教师就要从拓展国学经典教学内容为切入口,有效培养儿童的国学意识和国学能力。教师要结合儿童学习的过程,了解儿童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既节约教学时间;又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国学经典著作——《论语》时,首先,教师要有效拓展国学经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建立学习意识和学习认知,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比如:教师要搜集《论语》中的著名语句,“友朋自远方来,不易乐乎”,教师要将这一教学内容引入到生活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国学共鸣。其次,教师要注重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论语》中的名言金句制作成动画、音频、视频等,帮助儿童深入学习,以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儿童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全面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儿童来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运用国学经典,来培养儿童的国学意识、锻炼儿童的国学能力,既可以增强幼儿的国学文化意识;还可以增强儿童的国学核心素养,促使教师在具体的学习与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凤梅.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价值的研究——以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顾晓燕.回顾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国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