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英 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 河北 邯郸 056004
【摘要】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本文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前景,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中学英语新课程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04-01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全新教育理念,它既是一次教学形式上的改革,也是在深层次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同时也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否直接关系到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学英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准确地为自己定位。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行为中已不是过去的一个单一的角色,而是一个多元的角色。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念并形成良好的角色转换机制,才能更好地为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服务。
二、新课程对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的影响
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变化主要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进步,只有教师才知道答案,学生跟着教师而不断重复答案以应付考试的时代已经结束。广大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增补自身的知识修养、教学观念的不足,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师生之间需要更紧密的合作,彼此双向的沟通就是师生合作的重要方面。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彼此的给予和分享,改变以往教师对课堂过度控制的局面。过去教师的上课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是在交代答案,学生由于得不到教师参考书,因而盲目地服从,而且认为这就是惟一的答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不只是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训练一定范围的技能和技巧,教师的视野还应该看到学生精神的成长。教师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机会及时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发展潜能的实现过程也是判断教师能否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能调动学生,和谐地达到师生双方共同指向的期望目标,就意味着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合作达到最佳效果。
3.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中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随着硬件环境的改善,我们发现硬件的改善是有形的、快速的和显而易见的,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是缓慢的、隐形的、循序渐进的,而后者也是至关重要的。关注中学英语教育的软环境就是要重视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研究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国内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低估甚至忽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那就又会走向另一误区,从而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最终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英语教师在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中学英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作用,其个人素质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
三、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是“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自我体验和感知的过程。国内外的教育理念和成效都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的交往过程。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性应更多体现在组织课堂、策划情景、激趣启智等方面,应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促进学生形成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诱发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英语教师要积极引导,正确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的编排无疑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学习策略。如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这一部分,教材是通过“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和“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来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和理解词汇用法的;而在“Speaking”部分,教师可以通过编对话、故事接龙、采访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Project部分,教师更是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合作课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
2.课程的积极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和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除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做;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成为了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教学和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而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新教材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Use the textbook to teach rather than teach the textbook),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设置了必修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又由顺序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构成,其中必修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较大,这就使英语教师的课程开发成为了可能和必要。教师只有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消极被动的做法,教师的教学才能真正满足不同个性水平学生的需求。
3.教学的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 。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明确了将要面临的挑战,及时进行调整和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一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