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王明建
[导读] 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现状就导致教学进度很难统一,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新课标强调了高中数学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针对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就需要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数学学习层次,保障分层能够顺利实施到具体环节,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

王明建    四川省宣汉中学  四川  宣汉  636150
【摘要】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现状就导致教学进度很难统一,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新课标强调了高中数学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针对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就需要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数学学习层次,保障分层能够顺利实施到具体环节,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06-01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利用好分层教学模式,尝试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提升,来满足新课标的实际需求。
        一、学生分层
        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样,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能够完成大多数数学学习任务的学生,我们应当把他们分到A层次当中;基础一般,能够基本完成数学问题解答的学生分为B层次;而数学基础较差,并且对数学知识吸收较慢的学生分成C层次。对于基础较好的A层次学生来讲,我们应当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把握数学的本质规律;在B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而在C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带领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公式,将具体的数值进行套用,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二、作业分层
        最为一名一直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如若全体学生都进行同样的作业练习,那么是一种对学生个性的抹杀,也无法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人特性,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数学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完成作业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取得相应的成长。



        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喜好以及层次,对学生布置不同的数学作业内容,对于A层次的学生应当要求他们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并且从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内容,而对于基础较差的BC层次的学生来讲,就应当以打好基础、培养学习兴趣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数学作业的内容。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在数量上下足功夫。通过作业分层的形式,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在完成作业内容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优等生开展拓展学习,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课堂教学分层
        (一)设置分层目标
        在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基础上,通过“面向多数,兼顾少数”的方式,站在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基础上,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进行综合化的整理与分析,并给站在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上,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推动个层次学生的个人发展,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又可以细分为基本目标、深化目标、发展目标,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学习层次,区别开自己的知识目标与能力要求。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简单认识相关概念内涵,能够进行初级的应用即可;B层次学生需要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简单综合应用数学知识;A层次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拓展,实现复杂的综合应用。
        (二)开展分层授课
        在课堂教学环节,也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的教学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数学知识的过度与衔接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性,不同学习层次之间的差距也不应过大,需要站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路线上实现稳步发展。要意识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接触到同样的数学知识时,在学习能力上体现出来的差异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得有效的自我提升。在课堂上,应当将B层次的学生作为主要基准,稳扎稳打的帮助他们稳步提升;C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高,所以在课堂上要保障他们能够基本听懂,并适时开展针对性的辅导;而A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问,不断的启发他们,让A层次的学生能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模式,就能保障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有效的收获。
        结语:站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通过学生分层、作业分层以及课堂教学分层的方式,让高中数学教学取得全新的突破,学生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实现全方位的个人提升,提升高中数学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红春.分层教学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06:66-70+100.
[2]雷智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214-2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