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陈思彤 130000
摘要:为防止疫情扩散,各地学校停止集中教学,这种做法显然是有利于疫情防控的。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育就是花朵成长所必需的阳光雨露。此外,不学点东西,又何以度过延长的假期?因此,“停课不停学”,显然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初衷虽好,但执行过程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此篇文章我们主要研究美术欣赏课“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前言:“线上教学”的普遍方式就是上网课,在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为我们的教育既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机遇。
关键词:疫情;线上教学;探索
一、美术欣赏课“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上网课不配合
平常在学校上课学生的每一个动作都被教师看在眼里,而相对于网上教学来说因为教师的无所适从会对学生有所松懈,而学生们本就是一群小孩子,他们自主能力、自觉性差,让他们乖乖的上网课是有一定难度的[1]。
(二)农村家庭不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最近几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视频,一个新疆的高三姑娘,为了能够跟上学校上网课的步伐,每天早早起来去山上寻找网络,来继续自己的学习;还有是一个农村孩子有的家里没有安装无线网,而每天上网课需要花掉几个G的流量。因为农村家庭不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学生们上网课来说,真的是一件难事。想要跟其他人一样继续学习,就要比别人多努力;如果不努力就会差别人一大截。这个问题在疫情下表现的还是很突出。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不及时解决,网课就不会得到家长、学生和教师们的认可,而线上教学效果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教师不会当主播
教师不会当主播,教学的一贯常态是一个讲桌、一盒粉笔,下面坐着学生,而由于疫情的原因改成了网上教学,教师对于新教学方式感到无从下手,脑子里一直在想该怎样上网课?我该说些什么呢?线上教学本就离教师们的生活很遥远,但是一夜之间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事实让教师们无所适从,不是教师们不想当主播,而是教师们不会当主播。
(四)学生缺乏参与感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依靠的是兴趣,除此之外学生没有培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课堂参与感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常态。在教师眼皮底下他们都不好好听课,何况“线上教学”呢?脱离了教师的监管,学生们更加放飞自我。尤其是美术欣赏课,在学校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学生们对其就不重视,更别说网上教学了[2]。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线上教学"策略
(一)放慢上课的速度,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
学生上课不配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讲课的速度快,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跟的上,像这些中等生想要跟上就很困难了,更不用说差生了。而且现在是网上教学,学生们不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没人管束着更加松懈、怠慢。所以现在网上教学教师的教学速度更加得放慢,教师上课的速度应该是要能让中等生赶的上,优生游刃有余。对于差生来说,教师对他们要多加督促,秉着能多学一点是一点的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
(二)更新软硬件,自制道具
教师不会当主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当的工具来开始直播所以在直播前教师要自己准备好所有需要的东西,以及不需要的,以备不时之需,避免在直播中寻找东西的慌乱。通过从最近网上上传的视频来看,有很多的教师通过自制工具来给同学们上课。比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三数学教师、高级教师杨向东的一张直播照片在群里引起学生的注意,照片中,他用鞋盒支撑起手机,架在谱架上的A4纸上数学公式密密麻麻,他本人则坐在沙发的边角上,准备换下一张A4纸,继续写“板书”。这种自创的办法值得我们所有的教师学习,自给自足而不是抱怨自己不会当主播。另外,学校要给予教师们足够的支持和安抚,让教师们心中有安慰[3]。
(三)美术欣赏课的线上创新模式
仅仅凭借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网上教学明显是行不通的。网上教学对于教学来说虽然是挑战但也是机遇。美术欣赏课进行网上教学为教师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把自己在网上搜集道到的有美感的图片分享给学生们,让他们一起欣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进线上博物馆资源,这是在学校中上课从未实践过得,这无疑为学生们课堂学习注入了动力。线上博物馆毫无意义的是资源丰富,拥有非常多的艺术品,足够学生们从中取得收获。
结语
疫情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都是挑战,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以前我们传统的授课方式从未涉及到“线上教学”,学生学习没有太大兴趣,最终导致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平平。而现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和“线上教学”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网上教学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像美术欣赏课,仅仅靠书本上的图片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网上教学为教师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苏文婷,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30-131
[2]胡秀荣,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情感教育[J].大东方,2015(10):291-292.
[3]张华军,疫情下的教育契机——浅议“停课不停学”[N].新华社,20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