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 丁崔 201299
【案例描述】:在我执教的第四年,那是我第一年担任正班主任工作。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有这样的一个孩子A君。对于A君,我其实有所耳闻,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发生了许多事情,他可以在自然课上因为一点点的不顺心把自然练习册撕得粉碎,也可以跟其他同学打打闹闹,不管课上还是课后,也不管老师是否在教室,有逐步发展到影响课堂的行为。
做他班主任的那一年是三年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他会经常抢别人东西,欺侮别的小朋友,动不动就躺在地上不起来,必定要别人道歉才有用等行为。
记得曾经在他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那天天气是雨天,所以体育课是在教室里上的,由于A君一直独来独往,不管是否在上课,所以他在教室里随意走动,走着走着,他就蹭到了黑板报上的粉笔灰,由于是在后背,所以他就找其他孩子拍掉。可是他说话时候的语气不好,而且班级里的其他孩子都了解他,最重要的原因由于上课没有孩子愿意做这件事,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一点气呼呼了。所以当他走到第二个男生面前,提出帮他拍灰的要求时,这个男生依旧没有帮他,可是A君竟然打了那个男生一个耳光,清晰的五个手指印留在了那个男孩子脸上,体育老师立马请孩子来叫我过去。
我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着手开始调查,先询问了当事的两个孩子和其他同学了解事情的经过,并积极与体育老师沟通进行了解。之后迅速与双方父母沟通,被打孩子的妈妈表示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而我也对她进行了安抚,表示与另一个孩子的父母沟通后进行反馈。最后与A君的爸爸进行沟通,而A君的爸爸竟然首先说的是这不可能的,谁惹我孩子了吧?老师,你要去调查清楚等等之类的话,而我告知他首先打人一定是不正确的,很多孩子都可以作证,我也询问了其他的孩子和任课老师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你们需要做的是登门道歉,从孩子的自身寻找原因。沟通了半个多小时,A君的爸爸终于答应去登门道歉,之后的事情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案例思考】:在经历这样一件事情以后,对于我这个班主任来说也有很多的感悟和思考。一个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行为偏差?我们应该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从家庭方面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里的家长们(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文化水平、道德素养等都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影响。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事情以后,孩子的爸爸第一件事情是不从孩子的自身寻找原因,而是从其他人身上寻找原因。从表面现象来看,这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但是从深层来看,这个孩子的家庭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曾听闻古时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就会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去拿别人的东西,而当被拿东西的人去寻找这个孩子的家长的时候,家长永远都说的是我们的孩子还小,拿你的东西又怎么了,最多我就把他拿的东西赔给你就是了。孩子逐渐长大,小偷小摸也变成了大投大摸,最终获罪并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把自己的妈妈喊过来,并咬掉了妈妈的一个耳朵。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我们常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需要获得多样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而且还要学习拥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学校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案例中,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跟教师的引导、多与孩子交流很有关系,当然在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学校也需要有有效的措施,这样才是对的。根据这个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出现影响课堂、撕毁书本等行为,教师可能更多关注在孩子的这件事情上,深层次的引导不是很到位,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他为所欲为的性格,并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行为。在学校中,唯分数论、教育方式粗暴、引导不到位等都会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有损伤,时间长了就会引发孩子的逆反等心理,最后导致行为偏差。
从社会方面来看,时代在不断发展,多媒体、电视、网络等多样的信息涌入孩子们的脑中。对于未成熟的孩子们来说,不良的行为、风气等都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社会的良性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案例中,这个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去打了另外一个孩子,这跟他喜欢看一些带有一些暴力的动画片等有关。最近的新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书本的表述对于孩子的引导性也是需要去不断改变的,比如出现一些如自杀、如何惩罚爸爸等,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就会有很多负面作用。
基于这三个方面来看,可以发现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那对于孩子会发生的行为偏差,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想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首先,对于特殊的孩子设立一定的档案。以笔者在工作的学校为例,就对每一个会发生问题的孩子设立相关的档案,这方便了学校和班主任对于这些孩子的及时掌握,以便及时进行相关的对接,如邀请学校的心理老师对孩子产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干预,如没有办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去相关的机构进行诊断并及时干预。
其次,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家访,家访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孩子在学校的很多行为,包括学习上学习成绩的退步,校园生活中的情绪不稳定(如打人、欺负他人等等)都一定与自己或者自己所在的家庭有关系,所以作为老师和父母都需要及时发现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取得相应的联系。
最后,需要及时跟孩子沟通,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让他了解到发生的事情的弊端。以案例中的孩子来看,虽说他的行为有偏差,但孩子内心还是渴望温暖的,想要被知道,想要被了解,教师、家长都要学会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发现孩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对策。有些孩子的年级可能高了,但心里年龄并没有达到这个年级。这时候需要的是引导他快速成长,我所采用的方法是适当的表扬和奖励等,而且我发现这样更有利于进行聊天,更有利于走进他的世界,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他成长,变得成熟。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溺爱本身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会使子女遭到毁灭。”所以对于教育孩子的任何一方都需要摒弃溺爱,有效引导,相信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更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