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王丽香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从名称中可以得出教学内容和目标为道德和法治两大方面
        王丽香
        西藏达孜区中心小学  850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从名称中可以得出教学内容和目标为道德和法治两大方面。基于学情,低学段主要安排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中高学段则是融合了法治教学,两者共同发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与涵养。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究了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优化途径
        即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价值重大,但因为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手段单一、侧重理论教学、不契合学生发展现状等等原因直接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度。基于此,笔者发挥教师素养,履行自身职责,积极探索有效教学途径,如下所示: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科价值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得知,不仅是学生就是教师自己对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视程度也不高,或敷衍了事,草草开展教学,或者侧重于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亦或是将其作为普通学科授课,强制学生记忆,无论何种教学观念都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高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勇于接受新鲜的、趣味的教学理念,用新思想迎接新挑战,凸显学科应该的教学价值。
        如,在学习《安全地玩》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游戏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安全问题的关心与责任感。从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仅要学会辨析什么是安全的、怎样是不安全的,提升辨别能力;还要将知识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深入到潜意识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目标,包括案例展示,加深了学生对不安全地玩的危害印象;教师引导,指出同学们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建议;创设教学情境,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与理解等等,一系列活动过后,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而教学质量的提升正是笔者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科教学工作的成果,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不再单单强制学生记忆、理解,而是借助教学手段,透过教学活动才完成教学目标,凸显学科价值。
        二、吃透教材文本,明确教学方向
        教师过于追求内容的拓展、个性化,总是想从教材外去寻找有趣的、有说服力的内容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想法值得肯定,但过多的课外拓展活动挤占了有限的教学时间,连教材基本教材目标也完成不了,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其实,教材是经专家、学者精心选择的,与学生年龄、心智的匹配度非常高且教材中蕴含着教学目标,凸显着教学重难点,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找准教学方向。


        如,在学习《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内容时,教材第一页中的情境画就包含着“规则”元素:“今天轮到我值日了,要早点到校给大家开门”——这句话,既是义务责任,也是规则,即按规定轮到值日了,就必须要早到校去做值日生该做的事。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这一教学重难点,围绕这一方向设计教学活动。再如,学到《装扮我们的教室》这一课内容时,有一个“我们一起来设计”环节。虽然教室不能按着学生的喜好进行装扮,但能凸显民主集中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班级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文本明确了教学方向,挖掘了教材内容,发挥了教材应有的价值,值得肯定。
        三、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教学手段存在问题,致使学生兴趣丧失,能力不足,失去自我,让课堂教学氛围充满了压抑、沉闷与枯燥,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学习并借鉴新颖的教学手段,给同学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点燃课堂学习氛围。当然,在选择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要还要重视筛选和辨识,只有符合学生口味、理解范围的教学手段才有可能成功。
        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大屏幕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主要内容就是大家任意插队,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危害到了生命安全。视频内容给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到《我爱家乡山和水》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一改往日的教授活动,带领学生去室外,去繁华的街道、去繁忙的商场、去风景优美的公园、去充满自然气息的郊外去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优美,加深对家乡的爱。再如,学习《家人的爱》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联合家长力量具备了一场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互诉衷肠,当面表达爱意,拉近了亲子关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进了新颖的教学手段,包括信息技术、室外参观、亲子活动等等,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综上,笔者自担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以来陆续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发挥教师素养、借鉴优秀案例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2]肖晨.把握课程方向适应教学新要求——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J].福建教育,2017(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