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教育中微课教学的现状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魏绍萍
[导读] 微课将视频作为教学的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
        魏绍萍
        浙江省柯桥区钱清街道大众幼儿园 312001
        摘要 微课将视频作为教学的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一般时间就在十分钟以内。将微课这种教学手段引入到学前幼儿教育的课堂之中,对于学前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促使了学前幼儿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 微课  学前教育  
一、微课在学前幼儿教育的应用现状
        当前,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数字时代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微课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小学、高中、大学都在认识微课、研究微课。但是幼儿教师对于微课的认知还是比较片面不够深刻,觉地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还小,缺乏自学的能力,幼儿教育中微课的作用甚微。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相对而言整体年龄较大,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新型电子设备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使用白板就仅仅将其当做显示器来使用,忽略了作为互动教学工具的重要作用。同时学前的幼儿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知识点多且小,并且分散,往往都是源于生活。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是通过游戏来实施的,同时当前的幼儿园信息技术课程的形式比较简单。
二、微课有效解决了幼儿实验操作的条件限制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有时候困惑于幼儿安全的考虑,因此许多孩子感兴趣的,乐意操作的实验不能有效的开展。《指南》中指出,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多创造一些条件与幼儿一起做一些建议的有趣的小实验。在一次活动中,团团上问到“老师,怎么样可以用杯子把气球抓起来呀?”带着孩子的疑问,我查阅了相关方面的活动设计:原来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杯子便可以轻松的和气球吸在一起了。但是在活动设计中,由于要用到热水,考虑到幼儿的安全,这一活动设计在大家的疑惑中被否决了。但是面对幼儿的疑惑,该怎么样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对实验的有效“操作”呢?正在困惑中,我不禁想起了微课这种活动形式,在简单的准备后,一个玻璃杯子,一支吹起来的气球,一杯热水,一次好玩的微课《杯子抓气球》便生动的呈现在了幼儿的面前了。幼儿带着对问题的疑惑,在这一次的微课中完成了对热胀冷缩这一实验现象的认识。在实验结尾的动漫微课堂中,富有童趣的动漫微课堂生动的为孩子们讲解了热胀冷缩这一实验原理。微课形式的开展,有效的解决了因为实验材料的局限,因为环境的制约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完成的实验操作。
三、微课的应用与开展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
    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合理有效的运用,便可促进教师创新意识的不断形成。在幼儿教育的行业中,我们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老师。

科学习惯的养成需要长久的观察,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观察的持续性和实效性较弱,在活动设计中,有遇到幼儿长期观察的实验活动时候,便经常会发生半途而废的现象,例如在开展《会喝水的植物》的活动中,由于植物的毛细现象需要长期的观察,但幼儿的精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几次的活动设计都不算成功。在面对这些现象的时候,我试想,是不是可以用微课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现象经过技术处理,以生动又贴近幼儿兴趣点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呢。在与园里专业的老师沟通后,使用摄像机对于这一实验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录制。活动过程中的素材进行了技术处理,运用软件技术进行了整个过程的凝练,在加以生动的配音解读。一节原创的生动的微课活动就呈现在了幼儿面前,随后的过程中的智能问答活动环节,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智能互动机器人对于幼儿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讲述!这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兴趣,对于这种新的活动形式,幼儿表达了极高的兴趣。
四、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方式最主要的还是具体形象性思维,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与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微”时尚,将洗手、穿衣、吃饭等常规培养制作成了微视频,而这些动作要领在老师当面示范时效果是最好的,做成微课反而浪费了时间,多此一举。
         微课一般在5~10分钟左右,而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解一般也在十分钟之内,这引起了部分教师的误解,以为幼儿园所有的教学活动讲解部分都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呈现,于是我们看到网络上有些幼儿教师共享的美术活动、语言活动其实是不合适采用微课形式的,因此微课的选材一定要慎重考虑。
         微课的制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目前幼儿园教师在拍摄录像方面问题不大,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存在技术缺陷。这就不能将一些好的思路更清晰地融入到微课中,影响了微课的效果。因此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极其重要。
         微课在幼儿园中的价值不仅在于本班孩子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发展,它可以通过资源建设来实现交流和共享,当“微课库”里存放大量的微课以后,教师可以象课程用书一样取之即用,用之改进,不断完善,将可避免很多的重复劳动,让更多的幼儿和教师受益,这就要求建设一个良好的微课资源库。有关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培训、比赛、展示、奖励等方式,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制作各种教学内容的微课,并通过建立微课平台、集中展播和共享交流等长效机制,向广大教师推荐优秀微课作品,扶持微课制作和积累,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结束语:
         微课在幼儿园的兴起是一次思想的改革,是一种促进教师和幼儿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值得幼儿园教师去揣摩、制作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赖淑贤.应用驱动视角下幼儿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
        [2]侯松燕.微课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幼儿教育研究,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