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丽 李莲
北京景山学校四川广安实验学校 四川 广安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兴趣 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接收更多有关的知识。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在8—10分钟时间,加上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所以,《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思维比较灵活,认识事物以简单、直观、具体的方式为主。因此,若想将书本中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现代化教育技术可大显身手。
如,教学“笔”这个字时,多媒体演示一支毛笔,然后毛笔上半截的笔杆变成偏旁“竹字头”,下端的笔毛演变成汉字“毛”,将“竹字头”和汉字“毛”组合在一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笔”字的读音、字形和意思。在这种环境中,生字的音、形、义得以同时生动地呈现,真正实现了生字的音、形、义的统一,不仅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这个字,理解了它的意思,还对我们中国古老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创新教育核心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学生的想象、动手能力和创新结果的表达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强有力的交互功能、人机对话功能、提供大量信息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拖一拖、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主动发现问题,找出事物间的联系,找出疑点,为创新架设桥梁。
例如,学生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实验小学操场长80米,宽50米,为了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算一算。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这时,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与宽,形成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观地看出扩大的部分并不是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再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经验等的限制,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词语,孩子们一时难以理解,仅仅靠教师单一的“说教”是不够的,方法老套,教具不够,孩子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厌烦的心理。然而,计算机课件中却把文字、图形、声音、视觉效果等多媒体结合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景,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氛围,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令学生耳目一新,这样也就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充分地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抽象化的文字变为形象的画面,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六、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了课堂容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如圆面积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像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先把有一个圆分成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由于有了这样良好的交互,教师能及时的了解自己教的情况,学生能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将数学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要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各学科中去,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小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2.《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1997年7月24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