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潭津中心校 543300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内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寻求课外阅读材料的帮助。群文阅读就是一种能够将课内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形式,也因此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对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让其有效发挥作用。笔者因而提出了挖掘教材文章信息、进行课外材料筛选和落实群文阅读成果三种指导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小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需要进行知识储备的学科,阅读是储备的重要渠道,群文阅读的方式更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的积累更加丰富。但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以课本教材中的文章为基础来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因为课本内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符合该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他们需要学生学会的是群文阅读的形式,进而在未来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
一、引导学生预习,挖掘教材文章信息
群文阅读是针对一个议题而进行的多文本阅读,而这个议题就是结合教材课本中的文章所选择出来的。因而要想顺利地进行群文阅读,学生首先需要对教材文章内蕴含的信息进行挖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制作相关的微课,将选择议题的关键点告诉学生,如主题、体裁、写法、思想感情、作者等。然后学生就需要根据此来展开预习活动,进而从中收获群文阅读的议题。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学生学习该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自己热爱祖国和自然的情感,进而更好地进行写景文章的写作。笔者会将之告诉学生,然后为学生呈现选择议题的关键点。接下来学生就需要进行思考,并且根据所呈现的议题来对该篇文章学习的重点进行判断,并且展开自主预习。学生需要将自己预习过程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如对西沙群岛的介绍、各种优美的语言和写作方法等,并在此过程中确定自己群文阅读的议题。
二、给学生选择权,进行课外材料筛选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充满探究的兴趣,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让他们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筛选。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那一个议题,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出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课外阅读材料。然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进行统计,将选择同一议题的学生放到一个小组中。在课堂教学之前,小组成员还需要经过交流讨论来确定最终的课外阅读材料,并且征求教师的意见。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对他们所选择的课外材料展开阅读。例如:针对《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有的学生会选择西沙群岛作为议题,他们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都是对西沙群岛的描写;有的学生会选择比喻和拟人修辞作为议题,他们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则存在着大量的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语句;还有的学生则会选择总分或者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为议题,他们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就是很多能够体现写作方法的写景文章。笔者会提前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最后的筛选。在经过了笔者的检查之后,学生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就是群文阅读的材料。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每一小组的成员都需要向其他小组成员介绍自己小组的议题和阅读材料,进而激发其他小组成员的阅读兴趣。
三、开展写作活动,落实群文阅读成果
阅读是学生信息输入的重要渠道,写作则是学生信息输出的主要形式。当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输入了知识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通过写作活动来让他们进行输出。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落实了学生群文阅读的成果;二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培养。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写作的情况来对他们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进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群文阅读中去,并因此有所收获。例如: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之后,他们就奠定了写景文章的基础。此时笔者就可以先给出一份表格去进行填写,如写景文章所运用的语言特点、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将自己在群文阅读中的收获进行归纳和总结。接下来笔者就会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以“美景”为主题的写作活动,强调学生必须要将群文阅读中的收获运用进去。当学生完成写作之后,笔者就会开启评价模式,对文章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敷衍对待的学生进行惩罚。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认真对待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作用也能够有效发挥出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发挥群文阅读形式的作用,他们就必须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进行全面有效的结合。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提升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的是,他们必须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进而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指导。否则的话,学生脱离了教师的引导之后,将无法再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进行群文阅读。
参考文献:
[1]许丽慧.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16-217.
[2]张姝虹.浅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1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