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艳 凡安飞 罗焱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立人学校 湖南省 株洲市 412000
【内容摘要】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培养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是小学教育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小学教育不仅仅是主导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其对求知充满探索的兴趣,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育。现代小学教育,主要是以培育学生能力为核心,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关键能力,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中,
突出培育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学科关键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策略探究
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培养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是小学教育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小学教育不仅仅是主导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其对求知充满探索的兴趣,对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育。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能力2,但现状不容乐观。
一、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现状探析
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进行的裂脑人实验研究揭示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和右半球的许多高级功能:左脑倾向于用语言(概念)进行思维,主管抽象思维;右脑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主管形象思维,与直觉和空间判断有关。当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的情况。
在小学阶段,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练习进行培育,另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看透事物的表象,直击事物的本质,能够更加透彻、全面地分析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学生在学习阶段,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但同样也是能力培育的黄金时期。所谓书面知识学习都很难留下深刻印象,但学生通过想象,在知识中融入相应的画面,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017年10月由作业盒子(小学)联合小象数据研究院共同发起的面向笔者所在地区(湖南省株洲市)数学基础教育摸底考察的行动,对本区域五县五区所有小学生数学能力从8个维度(核心维度包含“数学口算/计算”和数学基础基础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在线测评,从测评的结果来看,数学与运算能力属于普遍性的能力强项,三到六年级在实践能力上稍薄弱,而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成为大多数年级的短板。
直观想象能力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亟待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1。
二、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内涵和外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空间观念是这样描述的:空间观念主要很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物体。
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有多种呈现方式和方法,但体系不变,即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然后在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多个维度的延伸。在小学阶段,低年段的孩子更加注重数感与运算能力,但会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例如:认识图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辨别生活中简单的几何图形,辨别的这一过程,要求低年段的学生能过化直观为抽象,抽象的过程中就会进行空间想象,孩子要能根据所学知识,看透生活中几何图形的特点。中年段的孩子在此基础上要培育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而空间想像能力的培育在多个能力培育的基础上,进入到第二阶段。
此阶段主要结合实际操作,表象观察,能通过空间想象,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结合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条形统计图。在统计学领域中,通过收集大数据,将大数据以几何图表形式出现,通过数据图表,预测想象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即分析变化趋势。这是借助数据和几何图像来帮助研究者进行想象,分析结果。高年段的孩子试将这几种能力进行深度融合,进行综合运用,而空间想象能力能将多种能力进行联系。典型案列即:数与形。这是通过图形,展开想象,发现其等式的变化规律,反之,也可以通过数,联想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其图形特点来进行计算。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在任一阶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如何轻松高效地学习,与空间想象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需要用合理的方式培育这一能力,并尽可能的让这一能力能成体系式的发展。
三、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育策略
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育,丰富表象积累是基础,观察能力培育和动手操作验证是关键,实践能力提升是目标。
(一)丰富表象积累策略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育,其素材来源于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学生日常首先接触的首先是实物,在图形教学中可以从认识物体开始,学习图形时要多为学生提供学具,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图形。
(二)观察能力培育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启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大自然的物体,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得到提升,并进一步助推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动手操作验证策略
学生容易从直观上理解问题,通过直观操作有助于学生观察和思考。但数学的学习经常会要从直观现象中脱离出来,能够进行空间构造和运动轨迹的想象。因此,用数学的眼观看待问题,更容易看到本质。
(四)实践能力提升得力
在图形教学中,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为空间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空间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学生在解决图形问题时抓耳挠腮很多表现为不会在头脑中构图。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是小学中高年级段的重点内容,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空间构图能力,学起来非常困难,那么学生学习这块内容时一定要多动手画图。
四、空间想象能力的运用
在课堂中,教学几何知识时,空间想象能力能在课堂中最大程度体现。如:教师会让学生经历“闭眼”想象这一过程,简单的动作,在脑海中描绘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理解最本真的画面,教师要引导孩子们进行充分想象,然后以“大问题、任务串、独立想、共同构”的形式,将课堂的主体性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语言描叙其想象画面,教师在对其进行分析。尊重学生个体的同时,课堂知识也因想象而更加丰富。
在生活中,空间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用辩证的眼观、发展的眼观看待事物。我们追究事物,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对事物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才能在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经验。有些事物,在未从经历过的情况下,通过想象能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
小学阶段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数学建模是非常重要的,大脑中有大量的表象积累,有空间模型和架构在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空间想象能力在科学领域作用巨大,如果没有空间想象能力就不会有变形金刚,就不会有科学家从折纸中获得灵感去发明卫星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运用多种有效的策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其利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小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XJK18CJC10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徐微.《基于模象直观教学手段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研究》[C].《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董晶晶.《培养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研究》[C].《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