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何玉龙
[导读]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且好奇心较重
        何玉龙
        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 四川省?绵阳市 622750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且好奇心较重,需要通过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带领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妙。目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小学科学教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们的课堂得以丰富,但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小学科学课堂仍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一些发展阻碍,因此,探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对我国小学科学课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如今,中小学学生的科学素质决定着以后全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处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前沿,就必须以科学教育为基础,为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科学素养的造就和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进程,科学素养的培育需要从小开始。所以,小学科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但由于小学科学并属于升学考试范围,导致许多教师和家长忽视其重要作用,甚至大部分学校存在为了提高学生分数,占用科学课时的情况,使得科学课只存在与课表上,并没有发挥发的实际意义。
        一、小学科学教学
        科学一词的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entia”,意思是“常识”、“学识”,它是随着人类的认识一点一点的发展来提高的。小学科学教学是指教师以 “1-6 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大部分基本的科学常识,然后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科学实验中必须熟悉的步骤和方法,最后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应用于现实生活。
        二、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足
        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我国许多地区小学科学课堂都存在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都更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数学等需要参加应试考试的学科更受重视,而小学科学课堂则更像是学生们的“休息时间”,当面临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复习期时,还极容易出现被主课任课老师占课的现象。
        (二)授课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还集中于传统的“灌输式”,即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授知识,学生也仅能通过书本内容了解知识点,使得科学课堂缺少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仅如此,我国小学科学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较差,教师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导致多媒体设备成为“摆设”。
        三、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信息技术融合,创设教学情境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开始在小学教学中应用,其中使用频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是多媒体技术和微课。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搜索海量教学资源,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堂。以科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通过互联网下载有趣的关于“地球家园”的视频、动漫等内容,并在课程引导环节提出问题:“我们的地球家园里丰富多彩,大家谁能来说一说,地球家园里有什么?”学生A举手作答:“有高山,有大海,还有小溪。”学生B举手作答:“有星星,有月亮,还有太阳。”教师给予回应:“A同学说的非常好,这都是我们地球家园中的宝藏。B同学说的也不错,但这只是我们在地球家园中看到的东西,它们虽然并不在地球上,但却和我们的家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媒体设备中观看视频,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遵循科学教学原则
        小学科学教学需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主动性原则,即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加入科学活动;二是体验性原则,教师应带领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一些事物,活动结束后学生要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分享给老师和其他同学;三是扩展性原则,科学教学资源要有广泛的知识面、精彩的内容等。要让学生能拓展思维,增强认知领域。教师在课后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三)结合实际生活,设置合理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十分有限,但当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关时,学生们就会根据以往的经历思考科学现象,进而达到主动探究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并设置合理的问题。同样在科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在学习“不同的季节”时,教师可以从本地区的季节特点着手,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感受,并提问学生“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以此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代入感,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堂应当是有趣的,也应该是学生们了解地球、探索科学奥妙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遵循科学教学原则,并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有趣、生动的科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春泽.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157-158.
[2]李祥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C]. .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54-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