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富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第一中学 717600
摘要: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实际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公式计算、元素周期表上,缺乏与现实生活的链接。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化学。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有效方法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递上,而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也很少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影响了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化学进行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应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一、构建生活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很多教师直接进入知识点的授课,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化学学习中,而没有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法,来增强化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画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对化学知识进行感受,从而产生与生活上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时候,我先对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空气中,呼吸着空气,那么空气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无法快速回答出来,陷入了思考。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对空气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认识。在小视频中学生看到,虽然我们看起来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但是空气中有很多的气体,不仅有我们需要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氮气等其他气体,共同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学生对于空气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希望能够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是谁先开始研究空气组成部分的。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借助生活现象,理解化学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他们缺乏使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缺乏教师的指导。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其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在日后实现对化学知识的透彻应用。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很多金属材料的物品,经过长时间的使用,金属物品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是为什么呢?你们使用了什么解决方法呢?有的学生说,自己家中的锅是金属的,刚买来的时候很光亮,过一段时间就会发黑。有的学生说,自己曾经买了银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颜色就会变得雾蒙蒙的,感觉不漂亮了。我对学生说,当金属不光亮、生锈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它们与水和空气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其他的物质。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那么我们可以对金属进行处理,使他们能够还原到之前的状态。学生认识到,掌握了化学知识,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了,因此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化学学习中。通过借助生活现象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开展生活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提升。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中围绕同样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合作,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化学知识进行应用和解决,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解,我将学生3、4个人分成了一个小组,将学生带到了实验室,让各个小组就坐,并为学生准备了化学药品,对学生讲解了实验的规范和基本流程,让各个小组按照要求开展实验探究。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学生要对自己的组内职责进行明确,并且在共同合作中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在准备化学实验的时候,我特地为学生准备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生锈的铁钉,让学生将稀盐酸滴入铁钉上,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化学知识渗透到实践中,并熟悉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协作能力也实现了提升。
总之,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初始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受化学、学习化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身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化学知识,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常玉峰.探析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87.
[2]张杰.生活化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