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立军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五一小学 311800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是学生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在下面记录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数学学习过程不再是“灌输——接受”的过程,而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突出了数学课程的人文性特征,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色与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平均数应用题、回忆、分析、尝试、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教学学习中应是主动的参与者,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原知识构建起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努力创建学生的“知识发展区”。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迁移、主动探索,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回忆、分析、尝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愉悦。现以小学数学第十册《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片断为例,摘录如下:
一、复习旧知,勾起学生回忆
教师:请同学们看表后解答,并把想到的告诉大家。
五年级一班分组投篮球:
组 别 1 2 3
各组投数 28 33 23
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教师将复习题改成表格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在原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抽生检查情况:
生1:这是一道平均数应用题。
生2:我知道求平均数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生3:要求每组投中多少个?必须知道总个数、组数、然后用总个数/组数。
……
二、分析、比较,学生大胆地迁移
教师在复习部分的表格上做改动、添加。(采用多媒体出示新的表格)
五年级一班分组投篮球:
组 别 1 2 3
各组人数 10 11 9
各组投中数 28 33 23
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教师: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表格,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你准备怎样来完成?
生1:表格多了一栏每组人数,还是平均数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生2:最后求平均每人投多少个?
生3:这道题是按人数来平均分的,我想用总个数/总人数。
……
学生分组列式,教师在此处尽量放手让学生完成,可分步、可综合,教师作好集体订正、反馈信息的调控。
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对知识进行梳理。
三、尝试,进一步深化
师:(采用多媒体出示新的表格)请大家在刚才的基础上能解决这一道题吗?这道题又有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又复杂了?
五年级二班投篮球:
组 别 1 2 3
各组人数 12 11 10
各组投中数 2.5 3 3.2
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师布置学生自学,尝试练习,教师下组内作指导。
(2)学生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组长收集意见。
(3)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互相讨论,师作好点拨。
四、归纳、整理
这类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地方相同呢?你们能做吗?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练习
1、完成P4做一做第一题。
2、分组完成练习三第1~3题,师采用发作业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每组计分。
3、全班学生看表列式计算,并注意教育学生的节水、环保意识。
4、不同层次,学生练不同的题,设计“数学自助餐”、“数学聪明屋”等形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知识的发展及产生,学生往往感到“口欲达则不能”,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主动探索的过程后,最后享受到了学习的真正快乐。归纳起来,这节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1、改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而现在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他们以鼓励、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教师在教学中作为指导者、参与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应培养人的合作能力,互相帮助、创新的能力。故我在执教这堂课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按成绩、性别分成6人一组。这样信息的交流呈现交互式、立体式,学生得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教师单向流向学生。
2、教师大胆改变例题呈现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力求用表格、图片、声音等形式来表现例题”。我在这节课将例1、例2、复习题改成用表格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获取信息时一目了然、详略得当。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讲解,而是采用了“学生尝试——探索解法——知识梳理”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组织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学生尝试、自主探索。教师采用了“自学——组内交流讨论——组组之间讨论”的模式,学生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光。
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教学要有韵味,关键是把功夫用在点拨上。在练习设计中,教师设置基本练习、导向练习、对比练习、开放性练习,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填空、连线、聪明室、数学自助餐,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朝群;“求稍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教学设计与说明[J];《江苏教育》; 2006年14期
2顾尧根;关注学生现实,着眼学生未来——《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片段及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05年 第6期
3陈明荣 李新根;选择不同统计量——《稍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3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