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利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中学 048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手段的投入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掌握高效的解决问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微课展开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感受到更加包容的化学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教学应用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内容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数字资源。化学是一门科学课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微课去学习知识,可以构建出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情境,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支撑下更深刻地感受到化学的科学本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将从三种不同的微课方法来探索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趣味型微课,营造活跃氛围
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思考的动机,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微课,通过趣味性微课的播放来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小魔术。在视频里面,实验人员首先给我们展示了实验涉及到的所有器具,包含一个未点燃的酒精灯,一根玻璃棒,还有几种试剂。在实验人员展示完了相关用品之后,我将视频暂停,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酒精灯可以用玻璃棒来点燃吗?”,学生的生活常识告诉学生玻璃是不可燃的,因此很多学生也都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了“不可能”的答案。接下来,我让微课继续播放,让学生看到实验人员是如何利用玻璃棒来点燃酒精灯的,从而颠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疑问,引出教学的内容。如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问题型微课,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整个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去设计问题型的微课,让学生产生疑惑,在问题的引导下去探究化学的本质。如此,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成就感,并且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学习“制取氧气”这一节内容时,为了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视频当中,实验人员进行了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中实验人员共进行了两次实验,但使用的实验步骤略有不同,学生需要找出其中的区别,并且分析哪次实验操作是正确的,说出为什么。在仔细观察了之后,学生很快发现在一次实验中操作人员没有在试管口塞上棉花,最后制取氧气也失败了,于是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际现象和最终导致的结果进行分析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资源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导特定的氛围中去,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三、设计复习型微课,巩固教学效果
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复习型的微课,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后利用微课呈现的内容去进一步地回忆所学知识,形成对基础知识更加扎实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设计的复习型微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目的,使学生的记忆在微课的帮助下可以更加持久。
比如,在学习了“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后,在章节总结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内容的微课。在这个微课中,以“金属和金属材料”为整幅图的核心词,以“金属的保护”、“金属材料”、“金属冶炼”、“金属性质”四个关键词为思维导图第二层的关键词。思维导图会随着视频的播放进行不断的扩展,学生可以按照微课呈现的内容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回顾,并且通过与脑中知识进行对比的方式去找出自己在记忆上的缺失,从而构建出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复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本文对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番叙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灵活的时期,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微课来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进行自主的思考,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海. 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曹小芬.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