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丽
阿勒泰市第三中学 新疆阿勒泰市836500
摘要:现高中物理课堂状态并非很理想,很多学生认为物理课程相比其他课程较为枯燥,物理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实验活动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过程不仅要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更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以科学方法教育的高中物理教学为基础,研究高中物理静电场相关问题处理方法,研究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笔者在实习期间、工作期间及外出学习期间搜集了大量物理教学案例,向资深物理教师了解课堂设计意图,分析案例中物理科学方法的设计过程,结合笔者物理教学反思及学习交流心得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静电场 问题处理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物理学科是以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其总目标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现阶段各中学物理教学未达到理想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遇到实际物理问题难以解决。教师更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
1.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在高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静电场与重力场的结合,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用一直以来是高考的热点、难点。
2.本章内容为整个电磁学的开篇,本章内容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抽象难懂,扎实掌握本章内容,为后续电磁学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是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3.本章学习涉及到多种学习方法,比如类比法、知识迁移、数理结合,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将数学知识在物理中运用的能力。
那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学好静电场相关内容,并能够使学生灵活解决相关习题,在高考中对静电场综合题取得高分,在此笔者结合本学期教学经验及教学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
二、静电场学习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把握现高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现状本人根据本论文的目的和要求,本人收集了大量学生学习本章过程中的习题试卷,对本章学习过程中的练习题进行了分析整理,学生对单个物理量或物理概念的习题掌握较好,而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不能够正确的分析题目,对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整理得出以下表格:

分析可得:高中学生对静电场的学习存在着很大困难,其抽象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有关静电场的综合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高中物理静电场相关问题处理方法
(1)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区别和联系,电势能和电势的区别与联系
例题:将一电荷量为+Q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球附近,所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金属球表面的电势处处相等.a、b为电场中的两点,则()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

C.检验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
D.将检验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分析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结合图形解决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在物理题中灵活运用图形图像来分析问题往往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方便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做题速度。在一些题中若没有提供图像就需要学生能够自己画出相关图形。
试题分析: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由图象知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大,故A正确;a点所在的电场线从Q出发到不带电的金属球终止,所以a点的电势高于金属球的电势,而b点所在处的电场线从金属球发出到无穷远,所以金属球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即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故B错误;电势越高的地方,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越小,即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较b点小,故C错误;由上知,-q在a点的电势能较b点小,则把-q电荷从电势能小的a点移动到电势能大的b点,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故D正确.故选AD.该题考查电场线的特点与电场力做功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之间的关系,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jpg)
四、总结
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静电场是整个物理学的难点,其相关习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的物理量较多,易混淆概念较多。本课题以《静电场》相关习题中的疑难问题为例,归纳处理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记忆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容易的学好《静电场》。通过本学期自己物理教学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梅.高中物理静电场内容难度定量分析.物理之友,2016年10期.
[2]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李卓璟.高中物理问题式学习方法的探讨-以静电场学习为例.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