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杰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较之以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只有实现了有效教学,才真正符合生命成长和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才可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求知、体验与实践的平台。基于此,本文就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目标;导入;主体
在实行新课改之前,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仍以“被动接受”和“机械练习”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价值的发挥和能力素养的培养,而且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革新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文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及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之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调整,以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一、确立三维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试想,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教师教学的前提和指引,就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与课程标准确立三维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理清上课的思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之前,我结合学生实际及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矩形、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探索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发展总结归纳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好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此,通过确立三维目标,不仅理清了上课的思路,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采取灵活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激发为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自觉投身于课堂学习与探究活动之中。
以“数据的集中趋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观看了2013年4月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15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定成绩的视频。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比赛的背景,然后提问道:“在这样的比赛中,是如何计算选手的得分的?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以后计算其余得分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学习完本节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将学生单纯地视为容纳知识的机器,这便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积极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进而自主获取新知,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及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知识点时,我对学生说道:“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必须要同时具备这六个条件呢?我们能否从中选择部分条件,简化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步骤呢?”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三个探究任务:1.满足一个条件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2.满足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3.满足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对以上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如此便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为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扭转教学观念,深度把握相关教学要素,继而以三维目标为导向,以兴趣激发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手段的创新,进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李青凤.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35.
[2]赵亮.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对策分析[J].才智,2016(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