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2期   作者:德青卓嘎
[导读]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德育教育设定为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德青卓嘎
        西藏山南市贡嘎县昌果乡小学  850700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德育教育设定为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树立育人理念,同时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灵活地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上,使学生们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综合,塑造良好品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渗透策略
众所周知,教育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教书”,一个是“育人”,二者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同等重要,简单地说,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提升专业能力,还要使学生们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一般会应用如下策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一、增强教师德育渗透意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五个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包括在内。具体地,情感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倾向,如兴趣、动机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直接的影响。在此心理活动倾向的驱动下,学生们不仅可以获取基础知识,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形成家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坚实基础。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缺乏德育意识,就算将教学活动设计得多姿多彩,但是学生的发展是局限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上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渗透意识,并在意识的驱动下,深入教材挖掘德育因素,灵活地利用多样方式展现德育因素。
二、挖掘英语德育教育资源
德育教育资源是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的保障。当有充足的德育教育资源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有效地实现德育渗透。在挖掘德育教育资源的时候,我一般会以教材为依据,透过知识,探寻、总结德育因素,打好德育渗透基础。
以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该单元以问路为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们掌握与问路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语用规则。问路本身就是一项礼貌行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问路情况。在问路的时候,一般需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请问”“谢谢”等。对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通过分析教材和现实实际,将“礼貌问路”作为德育资源,试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们掌握问路技巧,同时掌握文明礼貌行为,为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礼貌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三、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以这些教学内容为依托,应用不同的方式渗透德育。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阅读是英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纵观英语教材,阅读文本一般是以故事为主的,故事内容,形象简单,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便于使学生们通过解读文字内容,获取语言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发展阅读能力。所以,在组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单单要向学生们展示文本中的基础语言知识,还要着力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以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教材中在Read and Write该模块,为我们呈现了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这篇文章。文章中,为我们介绍了不同地区的不同上学方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我将这篇文章作为德育资源,同时,在开放性原则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渠道,为学生们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其他阅读资源,借此实现阅读内容的丰富,同时也使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故事场景,受到心灵上的触动。比如,在阅读文章中的江西孩子们上学方式的时候,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了我国山区的孩子们的上学方式。在补充的阅读内容的辅助下,学生们看到,不是所有的人,在上学的时候,可以骑自行车,坐公交车甚至是私家车,还有很多人,要坐船,爬山上学。尤其,在看到波涛起伏的海浪,陡峭危险的悬崖的时候,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触动,他们不由地对山村地区的孩子们产生同情心理,同时树立起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利用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获取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可以使学生们受到德育熏陶,便于塑造道德品行。
2.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同样是英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英语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渗透德育的影响,学生们不仅可以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建立积极的道德情感。基于此,我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之后,往往会根据阅读话题,为学生们设定对应的写作要求,鼓励学生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灵活地应用语用规则,建构语言内容。
仍以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在课外资源的辅助下,学生们认识到了不同地区的不同上学方式。对此,我引导学生们讲述自己的上学方式,将其与山区孩子们的上学方式进行对比,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如此写作任务,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道德认知的机会,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到,山区孩子的生活很苦,上学路很艰难,但是他们还是风雨无阻地踏上上学路,到学校里学习知识,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要优于山区的孩子,我们更应该珍惜美好生活,热爱学习,努力学习。学生们的如此表达,是他们道德认知的具体表现,同时便于进一步地推动道德认知的发展,为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3.在口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口语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教师实施德育渗透的主要载体。在实施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是小组合作的的方式,引导学生们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还可以使学生们积累合作学习经验。因此,在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往往围绕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们合作交流。
以Then and now为例,在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之后,我围绕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学生们要回归生活,采用多样的途径,搜集本地生活变化的照片,如学校十年前和现在的照片;爸爸妈妈二十年前和现在的照片;自己幼儿园时期和现在的照片等。在学生们的自主参与下,我们获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源展现出来,结合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用规则,详细地描述生活变化情况。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通力分析之前的生活情况和个人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当前的生活情况和个人发展情况是怎样的,据此进行讨论、总结,用适宜的语言进行表达。在体验如此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实现了合作交流,锻炼了合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双得。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借助多样的方式,将德育资源,渗透到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们通过体验多样活动,既能获取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又能受到德育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为今后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辉娟.让德育与英语课堂共生根——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途径探索[J].中华少年,2019(05):131.
[2]赖忠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渗透德育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93-94.
[3]冯燕清.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写算,2018(3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